档案文化 > 红色记忆

1963年5月29日,周恩来谆谆告诫:

党员领导干部要过好“五关”

作者:杨梓楠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5-29 星期三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内廉洁奉公的典范,其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任劳任怨、以身作则的优秀品质,为世人所敬仰。他有着强烈的公仆意识,提出“对人民,我们要如孺子一样地为他们做牛的。要诚诚恳恳、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一定要做好人民的勤务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周恩来更加注重党的自身建设问题。1963年5月29日,周恩来谆谆告诫:党员领导干部要过好“五关”。他把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生活关作为加强党员党性修养的最基本要求,从而逐步提出了过好“五关”的思想。

    周恩来过“五关”思想的形成,有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1963年1月28日,周恩来在上海市委召开的各界民主人士春节座谈会上讲话,第一次提出了过“五关”思想。面对在座的科学界、文艺界、新闻界、各党各派的同志和朋友,周恩来号召大家共同努力把国家建设得更好,“乐人民之乐,忧人民之忧”,“为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而奋斗”;为实现此目标,每个人必须要过好思想、政治、生活、家族和社会这“五关”。2月8日,首都文艺界举行元宵节联欢会,周恩来到会讲话阐述了党的“双百”方针,并再次要求大家必须过“五关”(思想关、政治关、生活关、家庭关、社会关),学到老,改造到老,对自己的思想言谈要经常反省。周恩来谈到过“生活关”就是要全心全意为集体,先公后私,有时公而忘私。他强调雷锋就是过“生活关”的典型,号召文艺工作者要善于捕捉时代精神,表现典型人物,歌颂新人新事。

    周恩来过“五关”讲话提纲(部分)中央档案馆藏

    同年5月29日、6月13日,周恩来分两次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会议上作《一次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报告。报告主要讲了新“五反”中反对官僚主义问题,提出要克服官僚主义的弊病,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组织、经济这四项基本建设。报告又一次系统全面地讲了领导干部过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生活关的问题。这是周恩来过“五关”思想最完整、最系统的一次论述。

    过好“思想关”,即通常所说的思想改造、解决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其目的是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过“思想关”:一是因为时代在不断前进,要想思想不落伍,就必须要注意改造思想、与时俱进;二是考虑到自身和工作周围环境的阶级关系,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多了,更要注意自己的思想问题。过好“思想关”需要“经常反省,与同志们交换意见,经常‘洗澡’”,否则“思想就会生锈,就会受到腐蚀”。

    过好“政治关”,其核心是立场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为执政党,要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周恩来强调,立场问题不只是喊喊口号就可以,而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他说“立场是抽象的,要在具体斗争中才能看出你的立场站得稳不稳。可能在这个斗争中站得稳,在那个斗争中又站不稳了。所以,立场稳不稳,一定要在长期斗争中才能考验出来。同时还要看我们的工作态度、政策水平、群众关系,看我们的党性”。因此,坚定立场问题应贯穿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思想和政治层面的问题在“五关”论之前常有强调,而后“三关”体现在工作和生活的具体作风方面,也是周恩来想特别提出的。

    社会是复杂的,存在着一些旧风陋习,因此要过好“社会关”,其实质就是要自觉抵制社会上旧习惯、旧势力的影响与侵蚀,并加以改造社会。周恩来分析“旧社会的习惯势力不是一下子就会消除的”,所以改造是长期的;“旧社会的习惯势力存在于各个角落,各种机关团体都有”,所以过“社会关”不是简单之举,“你能把社会改造好了,自己也就得到改造了”。

    过好“亲属关”的关键在于不受亲属的影响,防止亲属利用自己的权力干违法乱纪、以权谋私的事情。周恩来举了秦始皇溺爱其子,结果秦二世而亡的例子,呼吁领导干部“不要造出一批少爷”。同时,周恩来提出过“亲属关”的办法,那就是相信社会的力量,“由社会去锻炼他、改造他”;要对干部子弟“要求高、责备严”,才能督促他们进步。

    过好“生活关”就是在物质生活上知足常乐,在精神生活上境界高尚。周恩来说,在物质生活方面,领导干部“要觉得自己的物质待遇够了,甚至于过了,要使艰苦朴素成为我们的美德”,这样我们就会心情舒畅,才能在个人身上节约,给集体增加福利,为国家增加积累;在精神生活方面,“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这样我们的政治责任感就会加强,精神境界就会高尚。在报告的最后,周恩来特别提出:“这‘五关’不是一次就过了的,而是长期的”,因此领导干部要认真对待,严格要求自己,一步一步地过好“五关”。

    不仅党员领导干部需要过“五关”,周恩来同样教育自己的晚辈要过好“五关”,形成良好的家风。1964年8月,周恩来利用在外地的一些亲属因公在京的机会,召集了一次家庭会议,向晚辈们详细地讲述了如何过“五关”的问题。据周恩来的堂侄周尔萃回忆,“伯伯每讲一关,都一个一个地点我们周家的正反事例教育我们”,说得生动、深刻、发人深思。讲到如何过“政治关”时,周恩来讲了自己由受封建教育,到受资产阶级爱国主义教育,后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逐渐走出封建家庭,走上共产主义者道路的历程,教导晚辈要坚定政治立场,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事实上,凡是跟周恩来一起工作和生活过的人都了解,周恩来本人就是过“五关”的典范。身为一国总理,他鞠躬尽瘁、勤政为民:1958年黄河洪灾、1966年邢台地震都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从1974年6月1日重病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在生命最后的587天,他除批阅大量文件、决策大量工作外,开会32次,会见外宾56次,约人谈话227次,最长一次谈话时间达4小时20分。他廉洁奉公、正己率下:严守中央规定,拒收任何礼物;看戏、上公园都自己花钱买票;以个人名义赠送外宾的礼物,都由自己付款。他定下家规,不许亲属有丝毫特殊化:来北京一律住机关招待所,食堂排队买饭菜;不许用公家汽车;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他的关系。周恩来的一言一行充分体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风范。

    周恩来的过“五关”思想是检视党性修养的一面镜子,对于今天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党性修养和自我改造永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时代的合格党员,都应该像周恩来所教导的那样,“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一步一步地过好“五关”。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5月24日 总第3377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魏安宁(实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