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爱在厨房

作者:梁艳丽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5-27 星期一

    从冬天的白菜到春天的榆钱,从夏天的黄瓜到秋天的菠菜,从饭菜极其单调到餐桌上的丰盛佳肴,从无数舌尖上的美味到怀念小时候的味道……在这些当中,变化的是吃的食材、种类,不变的是家的温暖,以及从厨房里飘出来的爱的味道。

    小时候,冬天的饮食是跟红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记得父母每年都会种很多红薯,待秋天红薯丰收后就在院子里挖个红薯窖,用来储藏红薯。这样,整个冬天我们都可以吃到红薯了。跟红薯有关的美食很多:凉拌红薯叶、红薯玉米粥、红薯豇豆包子……考验着母亲的智慧,也解着孩子们的馋。那时候,母亲常常在厨房的煤火炉旁边摆上几个蒸熟的红薯,第二天早上我们就能吃到温温的、口感筋道的烤红薯了。上初中的时候,我家厨房里会时常有浓浓的芝麻香味,那是母亲在做芝麻烧饼。现在回想起来,那可是我吃到的最美味的烧饼了。记得,那时家里种了芝麻,无论收成好坏都很少用来磨香油,大部分都粘在烧饼上进了我们的肚子里。别人家的烧饼都是只有一面粘有芝麻,我家的却是两面都沾满了芝麻,密密麻麻,一口下去,外焦里嫩,唇齿留香。

    春节前夕,母亲总要蒸皮渣,用老家的话说,叫蒸清蒸。先把粉条泡好,稍煮一下,捞出晾凉,拌入粉芡,加入调料拌匀;然后烧柴,地锅加水,水开后在篦子上铺好白菜叶,再均匀地放入5厘米左右厚的粉条,一个小时后,清蒸就出锅了。那时候,我们往往不等它晾凉就你一块儿、我一块儿,用手拿着吃了起来。

    成家后,一日三餐,花样不断。有时候,一家人在厨房里忙碌,洗菜、切菜、拌菜、炒菜各有分工。水煮大虾、可乐鸡翅、蒜蓉西兰花……餐桌的变化标志着物质的丰富和生活的极大改善;蒸锅、炒锅、电饭锅……厨具的更新见证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时候,只知道过年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长大后,才知道并非每年的春节父母都是欢喜的:有父亲在外打工却拿不到工钱的无奈,有母亲买不起肉只能赊账的拮据……藏起所有的苦楚,鼓起生活的勇气,从厨房里张罗出热闹的年味儿,父母的坚强、乐观何尝不是最好的年夜饭。

    如果说家是温暖的港湾,那么厨房一定是这个港湾中最能带给人安全、温暖、满足、思考的空间。大快朵颐之时,细嚼慢咽之时,饥肠辘辘之时……我们都会从厨房端出来的一粥一饭中,从厨房一直忙碌的身影里,感受到眼角眉梢的关切,以及那份浓浓的爱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5月27日 总第3378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魏安宁(实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