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笔头指尖奏乐歌

作者:彭曙辉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5-15 星期三

    初中二年级时我开始写日记,那时的日记就是“流水账”。记录一天中从起床、吃饭、上学、放学、写作业、睡觉整个过程。

    坚持了一段时间,就不再写“流水账”了,开始写一些有规律、有特点、有灵感的内容,每一篇日记感觉都是一个故事,有的还像小说、散文。从那时起,我真正爱上了文字,之前我把写作当练手,后来竟有些痴迷了,每天如果不动笔写点什么有感觉虚度了一天。

    下乡来到知青点后,我成了知青中唯一的“秀才”。知青点随公社、大队写上报材料等都要由我来完成。但是,我做的这些都不记在工分册上,完全是义务,还要去劳动挣工分,间苗、收割、修梯田等农活一点也不比别人少干。

    到年末时按公社知青办要求,知青点要写全年总结,每名知青也要写总结和决心书,这些任务多半是由我来完成的。每当夜晚,知青们围在一起唱歌、讲故事、思亲想家时,我就在油灯下为自己、为大家、为知青点写文章。知青点一年发生的事不少,要想认真写下来也不容易。我把写作当成很快乐的事,既服务了大家,自己又有了许多收获。

    当年知青回城基本上是大集体工人身份,我在农村待了三四年后返城找到了一份工作。到岗大半年,赶上大集体考试转国营工(全民)的机会,名额只有一个。大家积极准备着。我不怕考试,这些年在知青点一直动脑动笔,应付一次考试还是很有自信的。

    那时许多事很简单、很公平,只看成绩,没有附加条件,这使我一步跨进了全民工人行列,并为今后个人发展打下了基础。

    参加工作后,我被分配到农村。业余时间我依旧坚持写文章,并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那段时间里,我吃完晚饭就开始伏案写作,什么小说、小剧本、杂文等,都尝试着写了不少。同时,按领导的要求给单位写总结、写报告、写情况反映,也写思想汇报,由于勤奋写作,我很快受到了单位领导的赏识。在岗工作两年,又赶上按政策规定可以履行转干手续,我又幸运地成为正式国家干部,那年我24岁。

    很多人说我走运,我也感觉太顺利了,可说来说去应归功于文字的力量。从知青到转干经历了6年时间,在此期间我从未间断地学习、写作,一步一步打下基础。那年,我写过一篇题目为《笔尖流淌着汗水》的文章,使大家认可了我的勤奋和努力。此外,我还结合业务工作写了不少新闻稿件被媒体采用,一时间,我成了县城“笔杆子”。

    随后,我被几家单位领导看中,准备调我去当秘书。我当时觉得我业余写作还可以,但是当专职秘书真的有点不够格。后来,机缘巧合下我来到了组织部门,并工作了11年。

    到组织部门后,我常常埋首于大量公文写作中,调查报告、事迹材料、考核材料等,而且文章要求标准高,领导把关又严,一时间难以适应。当时所有公文没有范文,只靠领导给列出个提纲自己就得点灯熬油地去写,有时几遍过不了关,真是憋红了眼,急白了头。后来,多亏老同志们指点才渐渐地找到了门道,操作起来也慢慢熟练了。

    我在闲余之际,总不忘自己的爱好,这些年来创作出不少小说、散文、杂文,并整理成简装本赠予同行们指正,感觉挺有成就感。手写体变成了铅字,令自己很兴奋、很满足。笔尖流出的汗水越多,文字的表现力就越强,整个人都沉浸在文字与汗水之中。大量逐年增厚的手稿装满了几纸箱,存入了自己的档案柜,百年之后也许会变成见证一段历史、一个事件的档案资料。

    14年前,我学会了用电脑,并经常在电脑上写文章、查资料,那时每天不动笔写字心不安,不动手打字手发痒,从笔尖流淌的汗水通过键盘的敲打转化成了一种愉悦。对于写作,我常常先动笔写草稿,虽字迹潦草但手稿很珍贵,接着我会把草稿录入电脑,然后打印初稿再进行多次修改,我总结这个过程是通过手的书写和手指敲打才发生的“纸”的变化,很神奇,让人很有成就感。

    一般情况,我一天能手写1万字;如果精力集中,每天能用电脑录入5000字。如今,我的衣兜、背包里都会有几支笔,随时记录所见所闻,也常常带笔记本电脑,用键盘奏响文字之歌。

    渐渐地,我的生命中有两件离不开的宝物:笔和电脑。它们将陪我一天天变老,倘若有一天失去它们,将是我一生的终结。但愿笔头和键盘陪我快乐每一天。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5月13日 总第3372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罗京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