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无悔的青春

作者:于宝栋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4-28 星期日

    不知不觉中,我到档案馆工作已经有20年了。在这20年的岁月里,档案从原来披着神秘面纱的“不速之客”变成了我的一位“知心朋友”。

    初来档案馆时我24岁。对于一个大学刚刚毕业、心怀远大理想的男青年来说,走进那散发着古老气息的档案馆,心理上不免有些失落。记得那时一位高中同学听说我被分配到了档案馆,不禁哈哈大笑,对我说:“真想象不出你穿针引线装订档案会是什么样儿?”听后,我告诉他,档案工作是一件了不起的工作,装订档案仅是其中的一个小环节。

    随后,我不顾他人劝说,毅然走上了档案工作岗位,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当时,正值山东省诸城市档案馆晋升省一级档案馆,领导便给我和3位新分配来的女同事安排了一项简单而又重复的工作——微机录入档案条目,也许是为了锻炼我们的意志,领导要求我们4个人分两组,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轮流加班,而且星期六和星期天都要加班。那时的感觉是,工作枯燥、乏味而又永无止境,满库房的档案对于我来说,就像一块永远推不到山顶的石头。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我感觉时间如此漫长。晚上回家,即使要上床休息了,耳边萦绕的还是那键盘的啪啪声,眼前仍是那一成不变的电脑屏。两个月之后的一天早晨,领导走到微机室对我们说可以停止这项工作了。

    听到这句话,3位女同事同时大声尖叫起来,那是喜悦突然降临后的欢呼,我也长长地呼了一口气。领导严肃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他说:“本来认为你们需要3个月完成工作任务,没想到你们提前1个月就完成了,累不累?枯燥不枯燥?”能不枯燥吗?但我们可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领导继续说:“这是对你们的第一个考验,目前考验已经结束了,打满分,并给你们放假3天。”那是令人难忘的3天,心情如囚禁多日的小鸟突然被放飞了。阳光、街景、行人……一切的一切,在我眼中,都充满了美好。

    随后,我被分配到办公室工作。一天的工作流程是接听电话、收发处理文件、来人接待等。曾有一段时间,工作的机械化和重复性令我厌烦。那是一段苦闷的日子,思想也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中麻痹。一次例会上,领导说,档案人应该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因为档案工作是服务人类的事业。我当时听后感受颇深,随后这种感受却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中迷失了,寻找不到工作的意义所在。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几年,直到一位农民的出现。他手拿一面写有“档案是宝 感谢档案”8个字的锦旗走进档案馆的办公室。这8个字凝聚了他对档案馆帮助他查阅档案从而规范经营的感谢。这个感人的事迹被我写成了题为《锦旗故事》的文章,并在报刊上发表。就此,我明白了档案工作虽然枯燥,但我们的的确确是帮助人的事业,是可以具体细化到帮助一个个普通人的事业。这个事件在外人看来,虽然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却让我从积极意义上看待自己的工作,成就平凡中的非凡。譬如,我在接听利用者电话时会用心询问他要查询的具体信息,当利用者感到满意时,我会同他一起高兴。又如,当一个人风尘仆仆地来到档案馆要求查档时,我会耐心询问具体情况,当他们满意而归时,我也会获得满足感、充实感。

    明白工作的意义之所在,是获得工作快乐的源泉。回想这20年的工作经历,颇有点“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味道,当我们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是为人类服务的事业时,工作的具体内容、形式等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或枯燥或劳苦的付出中能够时时收获那种为人类事业而奋斗的喜悦。这份喜悦让我在青春道路上不懈奋斗,让我拥有无悔青春。

    “你们应该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因为我们的工作,是服务人类的事业。”经过了20年的发酵,领导的话深深印刻在我的头脑中。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4月25日 总第3364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罗京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