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剪恶除凶护国保邦

——城隍神信仰的流变与山阴城隍庙

作者:特邀撰稿人 屠剑虹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3-18 星期一

    浙江省绍兴市山阴县城隍庙位于府山之南、作揖坊之西,旧称东紫金坊。后人将山阴县城隍庙南侧的一条路称为山阴城隍庙前。

    城隍庙的历史十分悠久。在古代,“城隍”一词泛指城池。古人认为,城隍神是“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担负着除妖、祛疫等职责,掌管阴间事务并铲除世间不平之事和凶恶之人。汉代以后,城隍神逐渐由自然神过渡为人格神,人们希望崇拜的英雄去世后英灵长存,护佑一方平安。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唐、宋,我国民间的城隍信仰不断增强,祭祀活动日益兴盛。各地信奉的城隍朝着人格化、本土化、多样化发展。

    唐初,越州(今绍兴)总管庞玉成为被当地百姓供奉的城隍神。庞玉是唐代第一任越州太守,京兆泾阳(今属陕西)人,魁梧有力,懂兵法。初为隋将,后率万骑归降唐朝,得秦王李世民信倚,常从征伐,平陇西、巴山有功,出任越州总管。庞玉在越州任职期间,威望甚著,盗匪不敢犯境,惠泽于民。卒后,越州百姓追怀其德,在卧龙山西南之巅建城隍庙,祀庞玉为城隍神。

    山阴县城隍庙旧在灵承坊,久废。明代,各地对城隍的信仰继续高涨,祭祀规格不断提高。明太祖朱元璋诏令各府、州、县必须建城隍庙并加以祭祀。明代规定,城隍庙的规制与官署衙门相同,由最高地方长官出面主持城隍祭祀活动,地方官上任伊始必须到城隍庙上香,向城隍神报到。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绍兴知府张明道、山阴知县许东望在卧龙山麓太清宫侧重建了山阴城隍庙,与镇东阁相对。万历二十四年(1596),山阴县知县耿定柏到山阴城隍庙祭拜,瞻仰殿宇,见城隍庙地狭屋少,“恐与神栖弗称”,在东紫金坊又重建了山阴城隍庙。山阴城隍庙建筑共有三进,规整宽敞,木雕、砖雕、石雕精致华丽。城隍庙建成后,耿定柏亲自主持城隍祭祀活动。今天,山阴城隍庙虽已不存,但路名相沿依旧。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3月15日 总第3347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罗京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