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春晖染绿忆华年

作者:李广都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3-13 星期三

    1996年,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安徽的一所乡镇中学教书,第二年的植树节,乡里安排学校部分师生到3公里外的荒山植树。

    记得那个植树节的早上,学校派出包括我在内的20多位老师和70多名学生去植树,其中有4位女老师和10名女学生,教导主任老刘带领大家骑着自行车、拎着铁锹出发。从学校墙外到荒山脚下都是大片的农田,几条弯曲的沟渠从山脚绕到附近田地里,道路两边是一排排的杨树。

    大家一路上说说笑笑,很快便赶到山脚下。这时,乡林业站的一位女同志已经带着一车松树苗在等我们了,她简单跟我们说了一下植树的位置和要求。随后,老刘便带领大家从车上卸下松树苗,然后抬上山。放眼望去,山坡大约有50米高也不算陡,需要挖坑植树的地方已用白灰标出记号,大家对照标记放下树苗后便挖起树坑来。

    山坡上都是黄土并夹杂着石块,大家带的都是铁锹,挖了一会儿,才知道这是个技术活儿。脚踩在铁锹上不能光用力,还要顺着坡面控制好用力的角度,这样才能挖得深、挖得快。男老师们大多在农村长大,田间地头的活儿对他们来说很熟悉,植树更不在话下。那些女老师和大部分学生没有干过农活的经历,用了大力气,却挖得又慢又浅,人也累得气喘吁吁,引来男教师们一阵大笑。

    老刘曾在农村干过几年活儿,毕业后分配到学校教物理课,教学和劳动都是一把好手,并深得大家尊重。听着大家一阵阵大笑,他皱着眉头巡视了一下挖坑的情况,一边手把手地教女老师和学生们控制用铁锹的角度和力度,一边幽默地说:“同学们,平时物理课没有实践机会,今天正好学以致用,大家体会一下力学。”说完,又是一阵大笑。不过,经过老刘的一番耐心指导和大家的努力,挖坑的效率明显提高了很多。

    又忙了一会儿,老刘看到坑挖得差不多了,就和其他老师商量:“坡上都是贫瘠黄土,没有什么肥力还夹杂着不少石块,所以往年栽的很多树苗都没活,树苗直接栽下去不行。记得我下乡干活翻地时,都到池塘里掏点泥垫在下面,这样庄稼才能长得旺。如果能费点劲从山下小河里挖点泥填在坑底,树苗肯定能长好。”老师们听后都点头同意,于是,老刘带领几个强壮的男教师下山到河边挖河泥,其余师生用桶装好泥上山倒入挖好的树坑里。

    挖泥抬泥虽然不需要什么技术,却是一个十分耗力的活儿,虽然如此,大家却干得热火朝天,师生们相互配合着、忙碌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为了挖泥方便,老刘索性赤脚站在水中干了起来。先后忙了两个小时,终于干完了填泥的活儿,随后老刘带着大家栽树浇水。

    等到一切忙完已是正午时分,春日阳光照在大地上,栽好的树苗整齐地排列在山坡上。下山时仔细打量,我发现路边长出了许多嫩绿的草芽,还有几株茎叶纤细的绿植开着小花,春天的气息让万物充满了生机。

    大家下山后来到河边,一边聊天一边休息。老刘说:“都说咱们老师像园丁,我觉得这个比喻很形象。小树和学生一样,都需要好好看护、精心照顾,只有这样才能长好。”大家听后,纷纷点头。

    时光匆匆,一晃20多年过去了,我早已离开那所中学,当年教过的那些学生毕业后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当年栽下的那些树苗也都长大,曾经的荒山披上绿装后成为家乡的金山银山。

    每逢植树节,我总会想起当年在中学工作时的植树情景,那些伴随着春晖绿意的芬芳年华,永远地留在我心中。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3月11日 总第3345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段立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