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难忘的往事

——忆1988年中央代表团慰问仫佬山乡

作者:吴锡刚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12-04 星期二

    1988年12月8日至12日,由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宋任穷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在南宁参加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从12月13日起,代表团成员分别赴全区各地慰问看望各族干部和群众。

    12月14日傍晚,代表团团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一行组成的中央代表团四分团在自治区、河池地区(现河池市)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到达我的家乡——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该县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1983年8月,国务院批示撤销罗城县建制,成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在县委、县政府门口,代表团受到自治县领导和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

    12月15日一早,中央代表团四分团听取了县委领导的工作汇报后,便启程来到我的母校——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高中看望慰问师生员工。

    这所已有50年历史的学校一片欢腾,1000多名师生热烈欢迎中央代表团的到来。司马义·艾买提一行走进教室,与师生亲切交谈,嘘寒问暖。校长吴九全介绍:“学校从1983年至今共招收了6个民族高中班,已毕业的3个班中,有25人考上了大中专院校,回乡劳动的也发挥了作用。”司马义·艾买提听后高兴地说:“那还不错呀。”接着他又详细地问起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教学改革的情况,并对该校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许。

    离开罗城高中后,司马义·艾买提一行来到我的老家——距离县城约5公里的东门乡(现东门镇)永安村大地卖屯。当年,我父亲任永安村村主任,父母正当壮年,除抓好粮食生产外,还大力养猪,每年有3批10多头猪出栏,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家生活较改革开放前有了明显改善。在我家,司马义·艾买提和自治区、地区、自治县领导以及我父亲围坐在仫佬族家庭特有的地炉边谈家常。司马义·艾买提向我父亲详细询问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我们家的粮食收成、经济来源和子女读书、工作等情况,鼓励我家继续通过勤劳和发展养殖业,使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

    代表团从我家出来,刚转过巷口,就发现屯内地卖小学门口附近的道路上,几十个小学生欢快而好奇地列队唱歌欢迎,司马义·艾买提走进孩子们中间鼓掌助兴,并高兴地与他们合影留念。“咔嚓”“咔嚓”,好几部照相机拍下了这个历史性的镜头。感受来自党中央的关怀和美好的回忆,一起留存在那彩色的相纸上,渗进了全屯群众特别是小学师生们的心中。据当年学校负责人潘泽滔老师回忆,当天听到中央代表团到本屯后,他感到非常兴奋,觉得应该以适当的方式表示师生激动、喜悦的心情。他还记得当时学生们唱的是儿歌《上学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孩子们稚嫩、清脆的歌声感染了全体代表团成员和随行人员。

    当年,我在河池地区劳动局工作。中央代表团到我们屯慰问、看望乡亲、师生,我是随后从一位老乡口中获悉的大致情况,并在电视上看到了相关的新闻画面。

    不久前,我从现在的工作单位——河池市档案馆找到了30年前的相关档案,包括《河池日报》的报道文章《仫佬人民喜迎中央代表团》、司马义·艾买提与本屯小学生的合影,以及在我家与我父母的合影,看到这些,我感到异常亲切与温馨。

    司马义·艾买提在仫佬山乡慰问期间,非常关心扶贫工作和教育工作,对仍然贫困的农户十分关切,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高度关注。值得欣慰的是,30年来,代表团所到的仫佬山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的母校罗城高中,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规模逐步扩大,教学成果不断显现。2003年,罗城高中被确定为自治区示范高中,先后获得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目前,在校学生45个班2956人,2018年有1018人参加高考,其中本科上线613人,上线率60.22%,考取600分以上的有7人;1983年以来,考上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就有18人。

    我的老家大地卖屯,乡亲们在收入来源、居住环境、交通出行等方面都有了根本性变化,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在收入来源方面,我的父母一代主要靠养猪和出售多余的粮食,当年有上千元的存款都非常不容易,而现在的中青年人,或外出务工,或到附近工业园区务工,或参与运输、建筑施工等,月收入少的二三千元,多的近万元。在居住环境方面,1988年我们老家住的是泥砖建的瓦房,现在全村90%以上的家庭都住进了两层以上的楼房,有的还在县城买了商品房。近年来,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屯内自来水管安装到了各家各户;建起了村级文化楼和灯光球场,供村民节日和休闲时间开展文体活动;2014年,公交车开到我们屯,70岁以上老人可凭有效证件免费乘坐,如今,步行和骑自行车到县城已成为历史;最近,公路两旁的照明灯已从县城延伸至我们屯,屯内公共场所、主道小巷也都装上了路灯。幸福感、获得感逐年增强,已是大多数父老乡亲的共识。

    当年屯内的地卖小学,已于20世纪90年代搬迁重建,改名为永安小学,校园面貌焕然一新。1988年以来,大、小地卖屯和都宿屯的孩子都在这所小学上学,他们中的成绩优异者,相继考上了中央财经大学、同济大学、东北大学、广西大学……

    日前,我回到老家,与父母、已退休的潘泽滔老师及屯内老人谈到当年中央代表团慰问一事,他们都非常高兴,仔细辨认当时的照片,兴趣盎然地回忆照片的背景和慰问的过程情况。虽然有些细节难以复原,但30年前的往事,是我们一家人、当年的小学师生和屯内老人一辈子难以忘怀的。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12月3日 总第3305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罗京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