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一张旧车票

作者:魏竹容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11-06 星期二

    一个周末,趁着天气好,我帮妈妈整理换季衣服。突然,从衣柜缝里露出一张旧车票,我抽出来一看,上面显示:1973年5月10日,重庆——成都,座位号:8号。我正要扔了,妈妈赶忙接过去,像宝贝一样握在手里仔细端详,跟我说:“别扔,别扔,这张票很有纪念意义,让我想起那时候带你们三姊妹去成都的艰辛。”

    原来,当年爸爸在成都军区工作,妈妈每次带着我们探亲,都被折腾得够呛。听妈妈讲,40年前她去一趟成都需要3天时间。当时我和哥哥还很小,于是她背着我哥,一手挽着行李,一手牵着姐姐,比我仅年长几岁的姐姐背着我,就这样拖儿带女上路。第一天天不亮就从老家出发,步行十几里山路乘坐公共汽车,一路颠簸来到县城,再买好第二天到重庆的票,然后在旅馆住下。为了节省钱,只能住旅店的大通铺,一家4口挤在一张床上,另外的床上住的是陌生人。妈妈既要管行李,又怕丢孩子,根本不敢睡,只能等孩子们睡着后简单打个盹。第二天,我们就从县城坐汽车到重庆,当时乘车可不是一人一个座位,谁先挤上去谁就有座位。不用想,我们这一家4口,最后能挤上车就算万幸,由于姐姐太小,又背着我,车门太高怎么也上不去,妈妈就从背后提我一把,姐姐借力而上,总算挤上了车。一路没有座位,就一直站6个多小时到重庆,途中饿了就啃点干粮,4个人中任何一个想上厕所,都得一起去,加上哥哥姐姐晕车,一路艰辛可想而知。到了重庆,还算运气好,买到了当晚到成都的车票,可以节省一晚的住宿费。车上一位好心人看到我们母子4人着实不易,主动抱着我,让姐姐歇歇。讲到这里,妈妈沉默了,转头望着窗外,眼角渐渐湿润……

    听着妈妈的讲述,看着妈妈日渐佝偻的背影和满头白发,我不由地想起20年前自己带女儿去成都医院治眼睛的情形。虽然当时已经有大竹直达成都的汽车,但至少得坐17个小时,我们担心孩子在长途车上待不住,每次我都得前一天下午从大竹赶车到达州,然后晚上坐火车到成都火车北站,再转公交车,一路辗转到医院已经是早上6点左右。由于没有预约挂号只能排当天的加号,于是我们就一个人排队挂号,一个人带孩子看行李,一般看完病就到晚上6点了,有时甚至是8点多。

    就在几天前,我开车送女儿到成都上学,早上7点从家里出发,沿包茂高速、南大梁高速、沪蓉高速,一路畅行,仅3个多小时就到达成都。安顿好女儿,开车回到家后,太阳还高高地挂在天上呢。

    我轻轻地接过妈妈手中的旧车票,体会着它的弥足珍贵,这张旧车票记录着一段艰难的家庭旅程,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能在短时间内安全到达想去的地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已成历史。眼下,我要趁妈妈的身体还好,带妈妈去看看这丰富多彩的世界。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11月1日 总第3291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罗京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