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乱世无良田”

——济和水力发电厂的建设与转让

作者:杨秀丽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11-05 星期一

    位于四川省泸州市龙溪河下游的洞窝水电站始建于1922年,是我国继云南石龙坝水电站之后的第二座水电站,也是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设计、自行施工建成的第一座水力发电站。洞窝水电站的前身是泸县人税西恒创建的泸县济和水力发电厂。洞窝水电站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岁月磨洗,至今仍在运转发电。前不久,泸州市将洞窝水电站作为近代工业遗产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名单。

泸县济和水力发电厂创始人税西恒

    洞窝水电站原名泸县济和水力发电厂股份有限公司,它的修建者是四川省泸县白云乡人税西恒。税西恒又名税绍圣,1917毕业于德国柏林大学机械科,毕业后任西门子公司设计工程师。1921年,税西恒怀着实业救国的梦想,回到家乡泸州。

泸县济和水力发电厂的经营档案和人事档案

  1939年12月8日,济和水力发电厂股份有限公司与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三工厂签订《购让泸县洞窝水力发电厂合约》。

    税西恒回国后,应川南道尹杨森之聘,开办惠公机械厂。为解决机械厂生产所需电力供应问题,税西恒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泸县境内的龙溪河水利地形进行勘察,筹划修建水力发电站。龙溪河是长江北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重庆登东山,在泸州境内注入长江,全长70余公里。洞窝地处龙溪河下游,有44米的天然落差,有效控制着上游来水,加之雨量丰沛,径流平稳,为水力发电站的修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经勘察设计,税西恒选址龙溪河罗汉场、高坝段修建电厂,取名济和水力发电厂。济和水力发电厂初拟为官办,当时,川、黔军阀连年混战,泸县一带饱受战火侵扰,社会事业建设和经济发展屡受重创,电厂筹建伊始便因战事被迫废弃,先期投资10万银元付诸流水。几经周折后,税西恒约请泸县商会梁云程、曾俊臣、谌焕云等15人联合发起募股集资,济和水力发电厂由官办改为商办。1925年2月,电厂建成发电,命名为四川省泸县济和水力发电厂股份有限公司,结束了当地人用煤油、桐油照明的历史。济和电厂引进安装德制西门子卧式水轮发电机组一台,容量140千瓦,主变压器一台,容量175千伏安,总投资20万元银元。电厂投入运行之初,由于装机容量有限,遂仅在晚间对泸县县城大型商业、娱乐场所供电,当时,商场里常常挤满争相看“电”的百姓。1930年,济和水力发电厂股份有限公司又在龙溪河上游修建了二级谷西滩坝和三级特陵桥坝,新增库容276万立方米,显著提高了电站的调节性能,电厂开始面向泸县城区等地全日供电。据泸县档案馆藏《泸县济和水力发电厂股份有限公司营业工程两部说明表》记载:公司资本总额共计银元21.6万元,发电所建在泸县里仁乡龙溪下游洞窝,公司事务所位于县城内会津门城垣街。公司以电灯电力电热为专管事业,营业区域为泸县城区及北岸小市区。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土沦亡,民生凋敝,济和发电厂也难逃厄运。1939年9月,日军飞机对泸县狂轰滥炸,县城一片火海,电厂部分供电线路及厂房设备毁于战火,损失惨重,公司经营举步维艰。此后,为支援抗战时期兵工需要,12月8日,济和水力发电厂股份有限公司与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三工厂签订《购让泸县洞窝水力发电厂合约》。合约规定,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三工厂以银元36万元购置泸县济和水力发电厂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洞窝水力发电厂及高压输电路线两部设备。济和水力发电厂转让给第二十三兵工厂后,成为兵工厂自备电站,因济和水力发电厂的地点在泸县里仁乡的龙溪河下游洞窝,更名为洞窝水电站。

    在旧中国,有识之士税西恒等人“实业救国”的梦想被政治腐败所击碎;在日寇铁蹄下,济和发电厂的电力事业被侵略者野蛮蹂躏,印证了“乱世无良田”的古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洞窝水电站重新回到人民手中,至今仍为泸州人民输送电力,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从济和水力发电厂到洞窝水电站,浓缩了中国水力发电的百年历史。

    文中所示档案为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11月2日 总第3292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罗京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