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眼 穷

作者:杨宝章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10-26 星期五

    穷有很多种,譬如,家穷、人穷、山穷、水穷,不一而足。还有一种穷,叫眼穷。

    偶尔进城的人,看到高楼大厦、灯红酒绿、车水马龙,什么都感到稀奇,什么都觉得新鲜;没到过农村的孩子,看到刚出生毛茸茸的小羊羔活蹦乱跳、非常可爱,自然新奇无比、爱不释手。类似这些,穷在没见过、见得少,如果见多了,眼界开阔了,自然就不怪了,而眼穷的表现还有很多方面。

    有的人,眼穷穷于书。穷于书则不学无术,不读书、不看报,书中的奥妙自然不知道。有一年青年歌手大赛,有一位女子,人长得很靓,歌唱得很好,却不知道长城建于哪个朝代。在我们周围也有这样的人,有的乍一看体面儒雅,其实没读过几本书,一般常识都不知道,讲话缺少“文史哲”,行为伴随“脏乱差”。最可笑的是,有的人花钱买不少书,却一本也没读完,做做样子,摆摆架子,主要是让别人看的,结果自己依然眼穷。

    有的人,眼穷穷于事。穷于事则眼里没活,平时大家都说这样的人“没眼色”。凡事要人点拨,推推动动、拨拨转转,不主动、不积极、不自觉。这种人一般不会随机应变,总是机械呆板行事。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懒,脑子不想事儿、平时不干事儿,更不希望别人派给事儿。总之,啥事儿都不干,久而久之,啥也不会干,于是就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闲人。

    有的人,眼穷穷于钱。穷于钱看不到不义之财的危害,眼中只有钱。为了钱,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顾,在这些人眼中,命没钱贵、法没钱重、权没钱大。比如和珅,要问他有多少钱,自己肯定不知道;谷俊山贪污巨款,他要那么多钱干啥,难道他们不知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吗?

    眼穷最根本在于心灵“生病”,唯有拂去心灵的灰尘,开阔眼界,以法律为绳,以道德立身,或许才能“富”起来。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10月25日 总第3288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罗京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