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坦克碑下不见不散”

——沈阳火车站“坦克纪念碑”的建设与迁移

作者:孙 凯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9-26 星期三

    辽宁省沈阳市中心沈阳火车站东广场曾经矗立着一座纪念碑,因纪念碑顶安放着一辆铜铸坦克模型,老百姓叫它“坦克纪念碑”。坦克纪念碑不仅是沈阳的城市标志之一,它还承载和见证了许多沈阳人儿时的回忆和青春的岁月。纪念碑下,南来北往的人们川流不息,“南站坦克碑下不见不散”成了沈阳人约会、集合的首选地点。

    据沈阳市档案馆馆藏档案记载,这座纪念碑的正式名称是“苏联后贝加尔坦克军将士纪念碑”,也叫苏联红军阵亡将士纪念碑,是为纪念在解放沈阳战役中牺牲的苏军坦克部队将士而立。纪念碑于1963年被列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批准为沈阳市重点保护文物。2006年6月,沈阳市政府将纪念碑搬迁到位于沈阳城北的苏联红军烈士陵园。

中苏双方关于“坦克纪念碑”的移让协定 沈阳市档案馆藏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沈阳光复。为纪念在光复沈阳战役中牺牲的苏军战士,有关方面决定在沈阳火车站广场建造一座纪念碑,以顶部悬置铜铸坦克模型的设计纪念苏军坦克部队阵亡将士。纪念碑由苏联国防部设计并投资,全名为“苏联后贝加尔坦克军将士纪念碑”。纪念碑分碑顶、碑身、基座3部分,基座下面有一个深2米的墓穴。9月17日,纪念碑正式动工兴建。20日上午,苏军在纪念碑施工现场举行仪式,安葬了10名苏军坦克部队战士的骨灰,他们是——阿乌强斯基少校、沃尔科夫少校、勃烈奇耶夫大尉,以及士兵顾德拉伊、格拉琴克、多洛托夫、斯波里安诺娃、谢列斯基、波达科夫、切尔涅茨基。此后,经过51天的紧张施工,纪念碑于11月初竣工。纪念碑由方柱形花岗岩条石砌成,通高24.27米,占地面积146.8平方米。纪念碑的碑顶上安放着一辆黄铜铸造的坦克模型,长3.9米、高3.6米,车身呈30度角上扬,炮口指向东方(日本方向),体积为实物的三分之二,重13吨。碑身正面最上嵌镰刀斧头立体五角星,中嵌苏联国徽,下嵌“光荣属于伟大的苏军”俄语碑文。碑身左右侧下方嵌铅质镰刀斧头大勋徽,下嵌烈士姓名。

    据亲历者回忆,当时年仅18岁的沈阳人鲍文仲被任命为纪念碑建造施工现场的管理员,主持招募了50名石匠,夜以继日进行施工。施工现场秩序井然,施工人员凭出入证进出,保证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进度。当时,沈阳市政府把铸造坦克模型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光裕达铁工厂。这家铁工厂有一个熟练的铸造工,人称老葛头,是铸造坦克模型的直接负责人。为了保证质量,老葛头对用于铸造模型的原材料要求十分严格,旧铜、电解铜由于材质不适于铸造一概被退回。最后,有关部门用麻袋送来一些古钱币,经过试验,材质合格,13吨重的古钱币经熔化铸成了这个坦克模型。

    11月7日,数万人在沈阳站站前广场参加纪念十月革命胜利暨坦克纪念碑揭幕大会。大会开始时,礼炮轰鸣,几十丈长的白色幕布慢慢地从纪念碑上被拉了下来,白色花岗岩碑顶上方,一辆黄铜铸造的坦克呈现金黄色,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坦克纪念碑既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永久纪念,也是中苏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14日,国民党沈阳市政府与苏联军区司令部签属《苏军统率部所筑沈阳市内坦克战士纪念碑移让协定》,移让方苏联军区司令部代表、少将菲力雅司金和受让方沈阳市市长白希清分别在协定上签字。

    1969年2月底,纪念碑顶的坦克模型被吊装下来,移至沈阳市安装公司保存,3年后,坦克模型又被重新放到纪念碑顶。从建成到迁移,纪念碑共在沈阳火车站广场矗立了61年,其间先后经历了大小六次整修维护:第一次是1970年11月17日,崩毁后复建;第二次是1981年8月1日,设围栏保护;第三次是1988年7月16日,对碑面条石进行维修;第四次是1988年8月25日,采用“挂钩”技术保护碑体石条;第五次是1991年5月16日,采用方钢围圈保护碑身;第六次是1999年7月2日,对纪念碑进行清洗。

    2003年形成的沈阳地铁规划将沈阳火车站确定为换乘站,需要对火车站广场进行改造扩建。为此,沈阳市政府分别向国家文物局、辽宁省政府等部门及俄罗斯联邦驻沈阳领事馆递交和告知了坦克纪念碑拆迁方案,最终获得批准。2006年6月,沈阳市政府将坦克纪念碑搬迁到沈阳城北的苏联红军烈士陵园。2010年8月24日,沈阳市政府在坦克纪念碑原址上新建了纪念卧雕。卧雕基座由花岗岩制成,中间是以苏联后贝加尔坦克军将士纪念碑为蓝本制成的浮雕,浮雕由黄铜制成,长3.80米、宽3.12米,重1.7吨,浮雕右侧和左侧分别用中文和俄文记录了坦克纪念碑建造和迁移的历史。今天,这处纪念卧雕成了沈阳站一个新景点。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9月21日 总第3275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李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