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让初心照亮未来

作者:李 坚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9-10 星期一

    2010年高考之后,我被电视剧中档案神秘的气质吸引,出于对档案的好奇,便在高考志愿上郑重填报了档案学专业。现在回想起来,当年似乎有些冲动,但如果当时没有这样的勇气,我很可能就与档案擦肩而过了。两个月后的金秋时节,丹桂飘香,我与阳光为伴,从漓江边奔赴相思湖畔,来到了广西民族大学求学,正式成为一名档案学专业的学生,从此与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

    入学前,我对档案的了解基本源于自我想象,认为档案就是写在纸上的机密文字,必须有专人把守,任何人都无法靠近。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档案学开始有了系统的认识,明白了档案学是研究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综合学科,目的是指导档案工作的开展、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和实现档案价值,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从课堂中,我才知道档案的种类很丰富,除了常见的纸质档案,还有很多其他类型,如金石档案、棕榈叶档案、羊皮纸档案、甲骨档案等。每年的6月9日是档案界的“春节”,全国各地档案部门都会开展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为档案和档案工作者庆祝。这与我之前对档案的认识大相径庭,原来档案并不神秘,它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因缘际会,第一次真正接触到档案是在实习的时候。大二那年,我和班上其他9名同学来到了柳江区国税局整理会计档案。第一次整理档案,大家明显缺乏经验,很多问题都需要不断地向工作人员请教。空闲之余,大家更是找来资料进行学习,不断熟悉会计档案的整理流程。第一次实习经历可以说是青涩的,相比之下,第二次实习时我们已经熟练了很多。根据学校安排,我们十几名学生到南宁高峰林场整理人事档案。虽然整理的档案类型不同,但是在之前的实际操作经验基础上,一些小问题已经难不倒我们了。第二次实习承担的工作内容比之前更多,除了排序、分类、编页码、编写卷内目录等工作外,我们还要负责一部分档案的数字化工作。第二次实习很快就结束了,但是我从中再次体会到了档案工作的实际操作流程,加深了我对档案的了解,也为我之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科毕业,我考入南京大学继续学习和研究档案学。我的导师是国内档案学领域的专家,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有幸参与到很多与档案相关的课题研究项目中,进一步扩大了我的视野。记得一次,我在采访一位档案部门的领导时,她从宏观角度向我介绍了档案工作的开展思路,如档案不能重藏轻用,要善于挖掘档案资源中蕴藏的价值,以开发档案文化产品为手段,让档案走进大众生活,接近人民群众,让大众对档案不再陌生,这番话让我很受启发。之后在采访基层的档案工作人员时,我发现他们关注的方向更加微观具体,如怎样做才能满足档案工作新要求,如何宣传好档案服务理念,如何开发出好的档案文化产品,如何更好地开展档案文化建设等。参与课题研究项目,让我对当前档案工作实际有了系统的了解,同时也对档案工作产生了新的向往,我认为档案一定可以在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档案工作大有可为!

    告别母校之后,我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局馆的一员,继续与档案打交道。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共298个全宗50万卷,音像档案1万多张(盒),实物档案400多件,资料6万多册,档案排架总长度5000多米。全局馆一直坚持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全区经济建设和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目前已向社会开放档案10万多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了广泛好评。为了开展好全区的档案工作,局馆内共设有办公室、档案馆(室)业务指导处、经济科技档案业务指导处、法规科教处、档案收集保管处、档案编研利用处、档案保护技术处、档案信息化工作处和机关党委9个部门。目前,我被分配到了办公室。在各位前辈的指导下,我对办公室的基本业务以及使用管理软件查找档案等流程已经比较熟悉,但我深知这还只是开始,未来仍需不断努力,在兰台这片原野上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参加工作让我明显地感受到了自己身份属性的变化。不同于学生时代,我的身上更多了一份责任,不仅要继续学习新的知识,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更要严谨细致地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自治区档案局馆便是我档案生涯的新开始,在这里我将继续坚守初心,继续向优秀的前辈学习,发扬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兰台精神,用初心照亮前行的路!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9月6日 总第3268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