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士兵档案日常管理“密码”

作者:胡德遒 徐 伟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8-10 星期五

    我们武警士兵从参军入伍的时候就有一份档案伴随着我们,对我们来说,士兵档案总是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而士兵档案的保管环节更是不能有半点疏忽,这也让我对士兵档案管理员这个群体多了一些好奇。如今,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士兵档案管理员,他就是武警安徽总队合肥支队警勤中队的刘效奇。

    “表格错乱、数据有误、材料不齐……”刚接任士兵档案管理工作的时候,刘效奇怀疑自己根本不是这块料,在被档案管理科科长批评教育后,他想起了老管理员孟志伟离岗前说过的那句话:“档案管理是份细活,要不得一点粗心!”于是他把大块的时间都花在档案室里,反复查阅资料,对照书本积累知识,遇到复杂难题就虚心向老档案管理员请教,就这样一点一滴学起来,摸着石头过河,从陌生到熟悉,逐渐把所学知识转化运用到本职工作中,并摸索出一套“收、理、管、用、转”的档案管理方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支钢笔、一个记事本就是他的“作战工具”。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刘效奇还积极协助科里开展其他工作,时间长了,他养成了随时记录的好习惯,使他未漏办、错办过一件事。

    今年初,武警部队进行改革调整,新的编制体制运行后,士兵档案数量增加了一倍,由于单位属性不一,部分信息不全,需要进一步核查补齐并规范统一档案资料。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刘效奇把自己的电脑桌面设置成“高质高效、万无一失”滚动字幕,时刻提醒自己。那段时间,他吃住都在档案室,对档案资料逐份进行核对,对数据信息逐条进行核查统计,最终提前完成了任务。“档案材料齐全、存放整齐、编码有序……”检查组成员纷纷竖起大拇指为他点赞。“由于长期久坐熬夜加班,他患上了严重的腰肌劳损,但他在工作任务面前从未退缩,还经常主动请缨。”一位战友这样说。

    “你回部队吧,孩子我会照顾好的。”孩子出生不到一周,老兵退伍工作就开始了,档案管理员的“生物钟”告诉他,此时退伍的战友们更需要他,面对柔弱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儿子,他强忍着泪水冒着雪花踏上了归队的火车。

    “士兵档案关乎个人命运,出现差错,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刘效奇经常用这句话提醒自己,为此他在整理档案的过程中慎之又慎,反复核查。他开玩笑地说,自己好像患上了职业性强迫症,明明核对过的数据,还是不放心,再重新核对一遍心里才踏实。

    每年战士考学前,他们的个人档案都要经过审查。2015年,刘效奇在审查战士小王的档案资料时,发现他学籍材料中身份证号码与入伍政审材料上的身份证号码不一致。如果不及时更正信息,小王将无缘参加考试。知道自己的档案资料有问题后,小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刘效奇立即联系了小王入伍地的派出所和学校,最终帮助小王更正了档案信息,拿到准考证后的小王才松了一口气。

    士兵档案管理员这个岗位十分特殊敏感,既要当好“服务员”更要当好“守门员”,稍有不慎就会出错。刘效奇始终把学习作为第一要务,《档案保管人员职责》《档案管理手册》等都是他的“好伙伴”。在他看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履行好职责,筑牢档案管理这道“防火墙”。有一年,一位战士因在执勤中违纪受到了警告处分,临近退伍时,他想疏通关系把处分材料从个人档案里拿掉,找到刘效奇时,被他果断拒绝。刘效奇说:“坚持原则,拒腐防变,这就是‘档案人’的本色。”

    在多数人眼中,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就是档案人的形象标签,但刘效奇恰恰相反。在战友眼里,他阳光开朗、乐于助人。2005年,一位四川籍退伍老兵参加新疆人民警察招录考试入围后,由于退伍证不慎丢失,无法参加资格复审,心急如焚的他联系到了部队。接到电话后,刘效奇及时向领导报告情况,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多方验证信息,按照程序帮助他补办了退伍证,并第一时间将证件快递给了这名老兵。

    “谢谢刘班长,我被录取啦!”前不久,这位老兵打来电话报喜,刘效奇说:“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8月9日 总第3256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