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不灭倭贼,誓不生还”

——辽宁民众自卫军抗日建奇勋

作者:赵威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7-23 星期一

    在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日伪当局留下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情报档案中,唐聚五无疑是被提及最多的一个人。仅1932年至1934年间,有关唐聚五的情报就多达50余份。他是辽宁民众自卫军的创始人,而辽宁民众自卫军则是一支抗日劲旅。他们在辽东战场上英勇抵抗日军侵略,有力地打击了日伪统治,并为日后的抗日游击战奠定了基础。

桓仁誓师 矢志抗日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旋即占领了辽宁沈阳及南满铁路沿线各城镇。事变发生时,任辽宁省边防军步兵第一团副团长的唐聚五因公务正在乡下,鉴于形势恶化,他在请示东边镇守使于芷山“不得要领”后,遂冒险乔装潜赴北平,向张学良请示一切。张学良只是委任唐聚五为边防军步兵第一团团长,让其收整旧部,等待时机,守住东边道一隅。唐聚五受命后,立即返回东边道驻地山城镇,并力劝于芷山抗日救国,见其毫无诚意,唐聚五只好秘密筹划抗日活动。

    1932年3月,日本关东军炮制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宣告成立。唐聚五认为:不能再坐以待毙,“我辈若不及时举义,则所以彻底反对伪国者将何由表现?”遂召集各路抗日义勇军在辽宁的桓仁县秘密集会,商讨抗日事宜。会议决定成立辽宁民众救国会,推举唐聚五、王育文等人为救国会常委,同时成立辽宁民众自卫军,唐聚五为总司令,将各路抗日武装重新整编。

    4月,国际联盟调查团抵达东北,准备调查满洲“建国”一事。为使国联调查团听到东北人民的抗日呼声,辽宁民众自卫军于4月21日在桓仁县师范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抗日誓师大会,唐聚五宣誓就职,并于会后通电全国:“国难当前,人必奋勇,仇不戴天,誓必歼尽……不灭倭贼,誓不生还。”随后各地纷纷响应。一时间,“绿林豪客之投诚者一万余人,红枪会徒之归服者约两万人,而各县公安大队自愿反正者四五万人”,辽宁民众自卫军集聚起一支庞大的队伍。

杀敌讨逆 深受拥戴

    辽宁民众自卫军抗日的消息传开后,日伪当局极其震惊,立即调兵扑向位于吉林南部的通化等自卫军驻防区域,进行所谓的“东边道第一次大讨伐”。驻防通化的辽宁民众自卫军第16路军司令孙秀岩奋起抵抗,重创日伪军。

    6月以后,辽宁民众自卫军在辽东大地上主动出击,破铁路,炸桥梁,伏击日军,袭击日本领事馆,收复县城10余座,歼灭大批日伪军,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及其他军需物资,给日本侵略者和伪政权以有力打击。辽宁民众自卫军因此声威大震,队伍不断壮大,达到全盛时期。随后,唐聚五为指挥便利,将辽宁民众自卫军总部由桓仁迁至通化。移驻通化后,除武装抗日外,唐聚五更多地将重心放在了辽东各县的建设上。

    辽东各县,因战事连年,导致民多乏食。唐聚五遂指派王育文等人收购富家粮食,周济穷困百姓。对于鳏寡孤独者,他们尤为善待,还给他们发放棺敛费,以防不测。除此之外,唐聚五还十分关心通化城的公共建设,设立邮政局、禁烟局等机构,并采取有力措施,发展教育、交通等。九一八事变后,局势动荡,辽东各县学校大部分停办。唐聚五指派专人主抓教育,帮助各校开学复课,并在通化创办甲洲高级中学,免费招收贫苦百姓子女及自卫军阵亡官兵子弟入学。通化城西有一处敌台岭,是通往桓仁、新宾之要道,但山路崎岖狭窄,事故频发。唐聚五组织抗日军民凿山开路,月余间,筑成宽两丈、长400余丈的安全公路。通化人民感激唐聚五这一功绩,特将敌台岭改名“唐公岭”。

血战两日 壮烈殉国

1934年8月11日,日伪特务机关搜集的有关唐聚五近况的情报。辽宁省档案馆藏

    辽宁民众自卫军抗日反伪斗争的迅速发展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地区的统治,因此,日军对唐聚五极欲除之而后快。

    自1932年10月起,日本关东军对东边道地区发起了规模空前的“大讨伐”。辽宁民众自卫军战士们在唐聚五的部署下顽强抗敌,以血肉之躯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战斗,然而终因弹药匮乏、后济无援,而伤亡惨重。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唐聚五命令一部分战士留下打游击继续抗日;另一部分向热河撤退。1933年5月31日《塘沽协定》签订后,辽宁民众自卫军被南京国民政府缩编,唐聚五悲愤交加,辞去军职,化名王哲民,寓居北平。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唐聚五不改杀敌报国初衷,请缨重返抗日前线。国民政府任命其为东北游击队司令,授陆军中将衔。在蒋介石未拨一兵一卒、一枪一弹的情况下,唐聚五并没有气馁。北上后,他获八路军的支持与帮助,受到极大鼓舞。唐聚五召集人员,历时3个月组建起一支7000余人的队伍,分驻河北的迁安、玉田、遵化等县,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1939年5月,日伪军对冀东地区进行疯狂“扫荡”。平台山之役,唐聚五与敌血战两昼夜,身负重伤,于5月18日壮烈殉国,时年41岁。他用生命践行了“不灭倭贼,誓不生还”的报国宏愿。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7月20日 总第3248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