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六载龙湾兰台情

作者:林牡牡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7-18 星期三

    我在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档案局馆工作过6年。回首六载兰台时光,太多大大小小的故事、深深浅浅的记忆,串成了青春与档案的不解情缘。

尽心守护 让珍贵档案文化恒久留存

    “小林,我把自己收集的这些老票据、老证件交给区档案馆保存最放心。”“小林,下一步我们宗族要重新修订族谱了,圆谱后要备份一套在区档案馆里。”“小林,这是我父亲一辈子研究地方名人文化的心血成果,我根据他的心愿移交至区档案馆,为后人研究利用提供参考”……他们都来自基层,是热衷档案保护与传承的民间志愿者。在区档案局馆工作期间,我主要负责挖掘征集民间特色档案资源。所以,在一次次走乡串户征集地方特色档案的过程中,我有幸结识了他们。

    王伟,是一位年过七旬的民间文化研究人。在他的大力倡导下,龙湾英桥王氏的族人们同意将全套49册谱牒移交给区档案馆保存。2012年,我作为区档案局馆民间谱牒档案的调研组成员,走访调查民间谱牒留存情况与移交意向期间结识了王伟。当时,民间自行保存本族宗谱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谱牒档案普遍缺乏科学保管条件,为谱牒档案文化的永久存续带来难题。通过多次沟通交流,王伟同意支持区档案局馆谱牒档案征集与保护工作,并带头统一宗族思想,为谱牒档案接收进馆作出了积极贡献。

    王兴森,是我从事方言建档工作时结识的老朋友,他是龙湾籍一位热衷永强方言语音记载与传承的老先生,编撰出版一本记录纯正永强乡音的方言书籍一直是他的梦想。我作为方言建档联系人,积极争取区档案局馆领导班子支持,特邀王兴森等民间方言学者成立编辑组,编辑出版了《永强方言实用词语》。

创新形式 让档案教育工作更有活力

    做强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帮助全区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档案价值观是我的工作职责之一。多年来,我与同事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思考策划更加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与活动,让青少年在体验档案工作乐趣的同时了解档案。

    2016年8月,区档案局馆举办首届中小学生暑期档案岗位体验与学习培训班,30多名中小学学生走进区档案馆,学习档案知识,体验档案整理、调卷归库、查阅利用工作,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成效。同时,我尝试以沙画艺术形式制作了一部中小学档案教育宣传片。当唯美写实的沙画艺术与档案元素互相碰撞时,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与关注,以及社会公众的欣赏与认可。

    2017年暑期,除了面向各中小学校开展档案馆开放日档案教育活动外,区档案局馆关注到一批特殊群体——在龙湾务工的新居民家庭子女,因父母工作流动性大,他们缺乏相对稳定的教育环境。于是,区档案局馆联合社区推出“春泥计划”暑期档案教育公益夏令营活动,通过在社区开设档案文化知识课堂,带领新居民家庭子女走进区档案馆等活动形式,增强他们的档案意识,提升他们对所在成长地文化的归属感。

    每年的6月9日国际档案日,区档案局馆都会以不同的形式送档案文化进学校,为学生们开设成长档案“第二课堂”,讲解龙湾档案记忆流动图片展背后的故事。通过一次次创新尝试,区档案馆作为浙江省中小学档案教育基地的功能得到不断彰显,受到了教育部门及学校师生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走进群众 让基层档案宣传更接地气

    龙湾区档案局馆积极开展“档案走基层”活动,每年以不同的宣传主题与载体让档案与基层群众面对面,帮助村民们增强档案意识。

    区档案局馆通过开展“档案建到家,方便你我他”家庭建档知识进社区活动,向百姓讲解家庭建档的知识与方法,让他们认识到档案就在身边。活动结束后,百姓纷纷致电咨询家庭建档事宜,要为每个家庭成员留下真实记录与可靠凭证。一些百姓还将自己的家庭建档成果送至区档案馆保存,公众档案意识得到明显增强。

    区档案局馆利用馆藏珍贵照片档案策划制作了承载龙湾百姓记忆的流动图片展并送到各社区村居,通过“记忆中的激动时刻”“记忆中的习俗风情”等专题,展现与村民过往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画面。有的村民看到反映儿时生活的老照片激动万分,忍不住诉说着曾经快乐无忧的故事;有的村民看到台风灾情画面时,不禁痛心流泪,叮嘱我们要努力创造美好生活。

    扎根兰台,不负韶华;坚守平凡,青春无悔。在龙湾档案战线拼搏奋斗的六载青春时光,成为我生命中充实难忘的岁月。这一路,我秉持一颗真诚的心,用永不止步的满腔热忱做实、做深基层档案工作,努力践行一名年轻兰台战士肩负的职责与使命。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7月16日 总第3246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