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把贫困群众永远放在心中

作者:特约通讯员 李函梦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6-27 星期三

    去年8月,按照甘肃省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我开始到武都区洛塘镇水磨村挂职担任第一书记。驻村以来,我一直牢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扎实开展驻村工作,主动为村子争取帮扶项目基金,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好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从机关单位到偏远乡村,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我进村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入户调查。进村入户时,我始终坚持“五必访”,即老村书记和村干部必访,征求他们对我接下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致富能手和致富带头人必访,听取他们的致富发展思路和发展需求;村里“两代表、一委员”必访,了解他们对村子发展的意见建议;信访户和矛盾户必访,了解原因,掌握动态,疏导思想;特困群众和残疾人、五保户必访,了解他们急需解决的实际困难。

    走访中,一些村民白天经常不在家,我就去田间地头了解情况或者进行夜访。刚到村里一个多月,我就走遍了村里80%的农户家庭,很快便熟悉了村情,摸清了现状,也为之后的帮扶工作打下了基础。

    在调研中,我发现水磨村虽然毗邻甘肃裕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光秀丽、环境优美,但因地处高寒、土壤贫瘠,导致核桃、花椒等林果产量偏低,这样的自然条件却非常适合发展生态养殖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找到一条适合水磨村发展的富民产业,才是打赢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于是,在广泛征求村领导班子和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我提出了养猪积肥、以猪促果、良性循环的发展路子,旨在通过发展养猪产业,追施基肥,改良土壤结构,一方面能够提高林果品质,另一方面还能增加养殖收入。

    经过多方奔走,我通过所在单位向省农牧厅帮助村子争取到80万元养殖项目资金。随后,我和村里领导班子成员及党员村民们带头建猪圈,鼓励其他村民积极参与到养猪产业中来。同时,还帮村里组织成立了水磨村隆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行养猪合养机制,既解决了贫困户劳力不足、技术不到位问题,又降低了贫困户养猪的市场风险,为全村脱贫夯实了产业基础。

    “山大沟深路难行,地里干活两头黑”,这是水磨村过去的生动写照,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阻碍村子发展的“硬伤”。“李书记啊,我们村里上山的路什么时候能修通?下雨天路滑,出门太危险了。”听着群众的诉求,看着破败的村道,让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中。针对村里的行路难问题,我一方面努力争取所在单位的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和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沟通。截至到去年年底,水磨村王家山社至称家山社4.1公里道路硬化的240万元专项资金终于落实到位。看到道路建设勘测工作队进了村,村民们个个满怀希望,像吃了蜜一样开心。

    有了路,还要有灯。一位村民告诉我:“村里人祖祖辈辈吃够了没有路灯的苦。”得知这一困难后,我把想为村里安装路灯的想法汇报给单位,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最终在多方协调和帮助下,省住建厅终于为村子落实了一批太阳能路灯。路灯安装起来的那天,点点星火照亮了山村漆黑的夜,大人和孩子们都笑得格外开心,这批路灯不仅照亮着他们的路,也照亮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心。

    去年入冬后,许多村民采用土法围着吊锅取暖做饭,不同程度地患上了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为了改变村里落后的生活方式,我将这一情况反映给单位,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帮助帮扶村争取到427个多功能取暖炉。此外,省档案局工作人员还专门到村里给家家户户发放了炉子和煤炭、米面油、被褥等物资,给西支小学送去了100套学生寝具和部分学习体育用品。收到慰问物资后,水磨村老庄社74岁的白应清激动地说:“李书记,你为大家办了件大好事,大家都记得党和政府的好。”听到这样的褒奖,也让我从内心深处体会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

    只要踏实干,梦想就会实现。面对广大农民群众,我们扶贫干部只有不断深入领会中央关于推进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要求,积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才能做到了解政策、熟悉政策、用好政策,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落地开花。只有带着真感情,把贫困群众当亲人,才能真正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忧什么、盼什么,只有把扶贫工作中的小事做好了,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我相信,水磨村一定会如期摘掉贫困村的帽子,迎来美好灿烂的明天。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6月25日 总第3237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