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民国时期的宜昌龙舟竞渡

作者:特邀撰稿人 程锡勇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6-19 星期二

 清末民初,湖北宜昌百姓在江中练习划龙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湖北宜昌龙舟竞渡赛道

    湖北宜昌是屈原的故里,“划龙舟,招屈魂”这一习俗最早见诸文字是在南朝梁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明弘治九年(1496)的《夷陵州志》记载:“屈原以五月望如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遂为竞渡之戏。”在清同治四年(1865)的《宜昌府志》之“风土志”中,关于宜昌龙舟竞渡的记载更为详尽:“是日(五月初五)龙舟竞渡,楚俗咸同,至十五日曰大端阳,亦食角黍饮蒲酒,十三、十四、十五等日龙舟夺标尤盛,与他郡异。”至上世纪20年代,宜昌地区龙舟竞赛达到鼎盛。

百姓自发组织

    民国时期,每年端午节前夕,参加赛龙舟的队伍便会在各个码头开始组织训练。宜昌的龙舟竞渡都是由百姓自发组织。参加竞渡的队伍以各个码头为单位,由划驳业和有关行业的人员组成,并依所在地段、码头给队伍命名;如“葛洲坝”“黄草坝”“镇川门”等,这些队伍分别由两坝的菜农、渔民以及划驳工人组成。依照惯例,商铺居民也会划分到各个码头,这样比赛的时候就不会站错阵营。

    龙舟队组成人员包括站头人、打旗人、鼓手、扳艄人及划手。站头人手持长桡,站在船头指挥;打旗人手擎龙舟旗,处于船尾;鼓手坐在打旗人前面,敲击鼓点,掌握划手们的划桨速度,鼓舞士气;扳艄人则站在船尾靠前些的位置,负责控制方向,一般扳艄人都要聘请有驾船经验的老手来担任;划手分坐龙舟内,他们都是从各行业选拔出来水性好的人。其中,站头人尤为重要,他好比指挥官,在比赛中采用什么战术,全由他一人决定。站头人这一角色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担当的,“屯甲沱”的站头人就是由宜昌洪帮大爷关天宝担当。有些小渔业、商帮组建龙舟队伍,就得请地方士绅或富商来当站头人。这是旧时代在宜昌龙舟上留下的烙印。

    宜昌有一句俗话:“玩得起一条灯,划不起一条舟。”说的便是在端午节组建一支龙舟队伍的开销要比在元宵节举办灯会的开销还要大。到了农历四月底,各龙舟队打着龙舟旗、拿着账本,到各商家和富户去游说,希望众人给予帮助。大家为了热闹开心的过端午、赛龙舟、观盛会,都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其中,也有大富户包下一支龙舟队伍的所有开销,以显阔绰,赢得声望。比赛的经费则由码头地段范围内的大店铺、商号、行站、钱庄和富户资助。有的商铺出资多,在不比赛的时候,大老板可以站在船头威风一下。端午节前,各龙舟队要从寺庙里取出挂在寺庙横梁上的舟身及龙头、龙尾,并对舟身、龙头、龙尾进行修整。经济条件好的队伍,则会建造新龙舟。经费筹足后,接着就要选拔划手了。选拔划手有一个简单的测试方法,除身强力壮外,只要能在江中游上100米,以保证在龙舟翻沉时能够自救或待救便可。

    宜昌龙舟竞渡的举办时间从农历五月初五(头端阳)延续至农历五月十五(大端阳),龙舟竞渡分为两个阶段:农历五月初三、初四、初五这三天,龙舟队伍纷纷开始为龙舟下水作准备,划着无头无尾的舟,进行练习、造声势;正式比赛日期是农历五月十三到十五,持续三天,过了农历五月十五,龙舟竞渡才算结束。

端午节即景

    民国时期,宜昌每年参加竞渡的龙舟为20只左右,最多的一年达到了24只。农历五月十二这天,各船队要去“迎头”,即打着旗、排着队到雕铺漆店,把修整一新的龙头、龙尾接回。农历五月十三,全体队员吃过午饭后来到江边,把龙头、龙尾装好,接着举行仪式。龙舟队在江边点上香,由打鼓人念上一段祝词:“湖北宜昌河西十里红老青龙,众清弟子,造下飞龙一只,三代公祖、老少亡人,一起请上舟,见舟赢舟。”随后,队员便把龙舟抬进水里。每支龙舟队都会举行仪式,只是祝词不同而已。比赛期间,龙舟每次下水前,队员都要在龙舟的外沿及底部涂抹一层生猪油和白芨(一种草药茎)捶成的浆沫,目的是减少龙舟与水的摩擦力,提高速度。

    每年到龙舟比赛的那几天,观赛者人山人海,两岸热闹非凡。由于龙舟比赛大多是在下午进行,所以在南岸观看比赛的人们都要忍受太阳的暴晒,有些人为了躲避日晒便聚集到终点孝子岩附近观赛,这样既可借岩遮阴,又可看到龙舟在终点夺标的精彩瞬间。有些绅商老板、达官贵人则携家带口,带上菜肴、酒水、鞭炮,包一条船在江上观看比赛,“游弋江面,泊于江南,形成数十只的观阵船队,为大赛助兴,更为自己资助的龙舟队助威”。

    龙舟比赛的起点为西坝川主宫前,终点为孝子岩,赛道多年不变。龙舟比赛除了比速度外,还有划龙舟的技术。龙舟必须到达终点孝子岩预定的范围方为赢得比赛,如果被水流冲走或超出了终点水域即为出局。参赛的龙舟队伍一般分为两大派,以镇川门为界,上游的红、黄船和下游的乌、白船各为一派,真正的竞渡就在这两派之间进行。当时的竞渡是松散型的自由编组、自找对手。先由几条船作准备竞渡状,各自摆好架势,慢敲锣鼓,待到相互认为差不多时,站头人指挥鼓手敲击鼓点变快,打旗人将龙舟旗收起,即表示正式开始竞渡。当鼓手敲击的鼓点越来越密集时,划手们便配合着鼓点节拍加快划水速度,动作整齐划一,不能“乱桡”,否则非吃败仗不可。龙舟划到终点线后,站头人要“亮桡”,表示龙舟胜利到达终点。宜昌人划龙舟兴喊号子。每声号子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如比赛时的划行,就喊“咚锵、夺旗”,咚锵代表鼓声,夺旗就是各船竞渡的目标,抢夺一面锦旗。还有在练习时,队员们会喊“啊喝呦!嗨喝呦!”这就表示屈原的妹妹在哀唱“我哥回!(谐音)”

    一场比赛下来,若红、黄船夺魁,就要到皮影馆看《斩山妖》(即《白蛇传》),用剧中的法海斩青蛇、白蛇,来表示战胜乌、白船;反之,若乌、白船获胜,就要看《金黄老龙》,借剧中刺死金黄龙的情节庆贺胜利。

    农历五月十五是龙舟比赛最为激烈的一天,因为等到正式比赛结束后,还会有龙舟队互相挑战比拼。等到所有比赛结束后,龙舟队便要举行收船仪式。打鼓人除了把开场白再唱一遍,还要接着唱:“摆子疟疾,肤麻痘症,一次请下神船,送下扬州,永不回头。”唱毕,龙舟队员们才能把船抬上岸,卸下龙头、龙尾,表示赛事结束。舟身、龙头、龙尾再存放回寺庙里,至来年再用。

    1940年宜昌沦陷,龙舟比赛中断。1946年,宜昌城区又沿袭旧俗举办了龙舟竞渡。此时,有的龙舟在战争中已经毁坏,组建队伍也困难重重,情景大不如前。

    文中所示档案照片为湖北省宜昌市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6月15日 总第3233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李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