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开滦煤矿档案文献

中国近代煤炭工业发展的“活化石”

作者:蔡建忠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6-08 星期五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档案馆保存了自1876年开平矿务局筹建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奏折、信函、股票、账簿、文件、章程、证件、照片、合同契约等。这些珍贵的历史档案和资料,勾勒出中国近代煤炭工业形成、发展的基本轮廓,折射了清末、民国及日本人占领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情况。开滦煤矿档案已入选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在这众多的历史档案中,有数张样式、内容不同的1881年发行的股票,显得弥足珍贵,它们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开平煤矿初创时的那段不平凡的历史。

    文献遗产名称:开滦煤矿档案文献

    文献形成年代:1876年(清光绪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文献数量:41752卷

    文献保存者:河北省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档案馆

1881年,开平矿务局发行的黄色横版股票,此为中国现存发行最早的股票。

1881年,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蓝字竖版股票。

筹办伊始被寄厚望

    清朝末年,以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洋务的核心是抵御侵略、自强求富,基本方法是“师夷长技”,主要内容是制器、练兵,以图船坚炮利、富国强兵,而制器和练兵亟须采煤、炼铁的现代化。这也是受到外来侵略后,晚清大臣们由内而外萌发的自强观念的具体体现。

    1874年,李鸿章在得到清廷许可后,派江南制造局冯焌光和天津机器局吴毓兰筹建直隶磁州煤铁矿。这个选址并不理想。磁州(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位于今河北省南端、华北平原之腑,煤铁矿藏不旺,且距离可以走船的河道又远。再者,这批筹办之人很不得力,致使资金筹措无着,选购设备不符,征地的过程中又遭到当地居民反对。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磁州煤铁矿还未上马就以失败而告终。

    磁州煤铁矿开办失败,李鸿章不得不另选得力之人,再择适宜地点开办煤矿。

    怡和洋行前买办、1873年起担任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的唐廷枢,自入主招商局以来,在短短3年间,招徕商股、整章建制、购买洋船、开拓航线,使所辖航运事业蒸蒸日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李鸿章的心目中,此次开办新式煤矿,唐廷枢是第一人选。

    直隶省永平府开平镇(今河北省唐山市),自明朝起就有人用土法开采煤炭,然而土法采煤受通风、排水、提升等条件的限制,每人每天最多采煤四五百斤,每井最多可容一二百人,产量非常有限。

    按照李鸿章的要求,唐廷枢于1876年11月3日,偕同英国矿师马立师对开平一带进行了全面的勘查,拿回铁矿石、块煤若干,交给北京同文馆和英国专业机构进行化验。与此同时,唐廷枢又向李鸿章禀报了开平煤田地貌、土法开采情况、西方人采煤现状、开平至涧河口所筑铁路情形,以及采用西法采煤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

    1877年9月9日,唐廷枢把开平铁矿石、块煤的化验结果禀报李鸿章,并就煤铁乃富强根基、开采开平煤铁的把握、采煤兼熔铁等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论述,同时描述了开平煤矿、铁矿的广阔发展前景。他认为,开平的煤和铁,虽然不能与英国最好的煤、铁相比,但成色相仿;开平的煤,质地松软,难以成块,然而出焦率却远高于英国的煤,可以作为炼铁的原料;最难能可贵的是,开平的铁矿石不含磷,煤不含硫,这就增加了未来开采成功的把握。最后,唐廷枢表示,无论开平煤矿是官办还是商办,自己都不敢置身事外,定当竭尽全力,绝不会以轮船招商局总办职务作为借口,推诿延误开平煤矿的开办。

资金短缺亟须招股

    李鸿章对唐廷枢的奏报迅速做出回应,正式任命他为开平矿务局总办,要求唐廷枢立即制定《开平矿务局章程》,抓紧筹办开平矿务。

    在清末,开办新兴洋务企业,存在诸多困难,除了保守派的反对,还存在专业人才和技术设备缺乏、资金匮乏等问题。唐廷枢曾做过洋行买办,熟悉西方先进的管理方式,与英国商人保持着密切联系,聘请相应的工程技术人员并不是什么难事。所以对他来说,最大的困难仍是资金没有着落。

    创办开平煤矿这样的大型现代化煤矿,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让已经千疮百孔的清政府掏钱官办,显然不可能。而李鸿章又担心利权外流,坚决不同意向洋人借款,甚至不允许洋人入股。这样一来,似乎就只有在华商中招股一途。在那个年代,有钱的商人对官督商办的体制并不认可,购买洋务企业股票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比如,1872年成立的上海轮船招商局,确立了100万两股银的目标,时至1881年才招满,可见招股之难。

    好在唐廷枢作为粤商的杰出代表,在华商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开平矿务局章程》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开平矿务局章程》中指出:“拟集资八十万两,分作八千股,每股津平足纹一百两,一股至千股皆可附搭。定于注册之日,先收银十两,即给第一期收票;光绪四年正月,再收四十两,即发第二期收票,以便购办机器;其余五十两,限四年五月收清,即将两期收票缴回,换发股票以便开办。”

    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仍兼任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于是他要求招商局在上海、武汉、天津、南京、宁波等各口岸代为销售开平矿务局股票。这种发行方式虽与唐廷枢同时担任两个企业的总办有直接关系,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这两个企业都是由李鸿章支持创建。招股过程中,唐廷枢本人在积极认购的同时,还发动他的族兄和广东商界的朋友购买。另外,他在怡和洋行担任买办的哥哥唐廷植,也在为销售开平矿务局股票奔走游说。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防止造假,开平矿务局股票采取了严格的登记制度,统一编号,在所持股票中注明购买人的姓名、籍贯等信息,票面加盖公章,票面和存根之间还要盖骑缝章。

    对开平矿务局的招股前景,当时的主流媒体《捷报》并不看好,于1878年2月14日刊发文章,进行了悲观预测:“我们对于这开平矿务局计划的成功很不乐观,因为它依靠招商集股。从中国人不愿承购轮船招商局的股票看来,他们大约也不愿承购同一帮人主持下的矿务局的股票。”然而,结果却出乎媒体的预测,开平矿务局的招股很成功,1879年招股70万两,虽然没能达到预期的80万两,但作为启动资金,已经足够支付购置土地、进口采煤设备、员司薪金等费用。不容忽视的是,许多官员对唐廷枢创办的新企业普遍看好,进而成为开平煤矿的股东。

    开平矿务局招股的顺利,让人感到意外。《申报》1879年2月27日的报道中,似乎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各巨商知此事名为官办,实为商办,兼悉开平矿产极多,日后用西国机器开挖,用力少而成功倍,当可大获其利。刻下附股者共七千股,挖煤各机器并已从外洋运到,不日便可开办。尚余一千股,想利之所在,人必争之;彼善于操奇技赢者,应急起而购股分单也。”

扩股增资竟引纠纷

    最初销售的开平矿务局股票均为蓝字竖版,1881年8月,开平矿务局已经招满原章程所定80万两股银。由于资金充裕,再加上唐廷枢管理有方,开平矿务局的煤炭开采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1881年产煤3600吨,1882年产煤38000吨,1884年产煤更是达到12万吨。进入19世纪80年代,民众对股票有了新的认识,开平产煤的利好消息又不断传来,使大量资金流入股票市场。唐廷枢十分看好此时的股票市场,认为应抓住有利时机,拟扩充股银至120万两,并更换股票为黄色横版。在很短的时间内,该股便集股银近20万两。但这种招商增资方式,违反了原定章程,结果被人告发。

    唐廷枢觉得事关重大,担心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向李鸿章报告了此事。在征得李鸿章同意后,开平矿务局在遵守原定章程其他条款基础上,增资至100万两,收回已经销售的黄色横版股票,添加“注销”字样以示作废,统一更换为原蓝字竖版股票,并在股票上部加盖“增资本贰拾万两合壹百万两”等4列小字的红色印章,这次增资风波终于得以圆满解决。

    开平矿务局是当时最成功的洋务企业之一,煤炭产量不断提升,企业获利也非常明显。开平矿务局股票一直是上海股票市场的抢手货,1882年9月,开平矿务局面额100两的股票,价格上涨到216两。1888年,企业总资产增至579万两白银,并于当年开始给股东分红。1888年至1900年间,企业共获利484万两白银,年均利润率为28.18%。持有开平矿务局股票的投资人,除持有溢价超两倍的股票外,每年还有10%左右的分红,成为那个时期最明智的投资者。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6月1日 总第3227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