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苦练“绣花”功 当好仿真匠

作者:特约通讯员 叶建强 王琳靖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6-07 星期四

林炳坤在给学生们讲解档案仿真复制技术 李丽霞/摄

    “仿真复制工作不能赶,它需要我们用心透过眼睛去感受岁月在档案上留下的年轮。我常常对着屏幕就是一天,即便这样,也能‘相看两不厌’,乐此不疲。”看似平淡的话语,却道出了林炳坤多年潜心研究档案仿真复制技术的真切感受。

    林炳坤自1991年6月以来,一直在福建省档案局馆技术处从事档案复制工作,从缩微复制到仿真复制,几十年跟档案打交道,用心研究揣摩档案材质、色彩、规格。林炳坤并非档案专业出身,也没有特意学习过与艺术相关的专业,凭着对色彩和工艺与生俱来的灵感和喜爱,他坚信,细节决定成败,只有不断钻研仿真复制技术、勤练“绣花功夫”,践行发挥工匠精神,才能把工作做到极致。

    为做好每一件仿真件,林炳坤都要先一点一点用心比对,凭着经验体察每种色彩配比,反复调整,打印出来再跟原件反复比对,左看右看,百看不厌。他常常说:“好的仿真件是一点点磨出来的。”这种对“真”的追求,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揣摩,不断打磨出来的。据不完全统计,从2009年至今,他已完成仿真扫描档案14409张、仿真制作档案4587件(册)。

    2010年,福建省档案馆民国档案的缩微拍摄工作已基本完成,新馆建设也已基本完工,档案主题展及各专题展展厅的布展工作在紧锣密鼓地开展。2012年,福建省档案馆新馆开馆,主题展“潮涌海西——福建现代化历史进程”是重头戏,它呈现了福建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历史进程,需要制作250个件仿真件。这项重任落在了林炳坤的肩上。

    接到任务后,林炳坤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他说:“我刚接到任务的时候,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头脑里根本没这个概念。后来,领导派我去中央档案馆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学习了一段时间,才慢慢有了点儿感觉。”学习回来后,林炳坤开始试着做仿真件。“我比大部分同事早半年到新馆上班,那个时候我才接触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档案仿真复制,由于没有经验,都是自己一点点揣摩,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到处求教,并在新馆开馆前及时完成了这项任务。”林炳坤说:“完成任务后觉得自己做得仿真件不错,还有点小小的成就感,但是,当我看到与主题展同期展出的‘中国档案珍品展’展出的仿真件时,顿时觉得,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才发现我做的仿真件太‘假’了。”

    “中国档案珍品展”展出了一批中央档案馆制作的珍档仿真件。这些仿真件深深吸引了林炳坤,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去展厅参观,仔细琢磨每一件仿真件中的仿真复制技术。他暗下决心,要提升仿真复制技术水平,尤其是要掌握民国以前档案的仿真复制技术。

    为了做好明清档案、旧字画等色彩较丰富的档案资料的仿真复制工作,林炳坤先是从网上找些图片试着做,找手感和调节色彩的感觉,然后找当代的字画作品制作仿真件,再后来,他开始做明清档案和旧字画的仿真件,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只要看着好的东西,林炳坤都拿来试着做仿真件。时间长了,他的仿真复制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大家都开玩笑地说:“林炳坤给我们看的东西,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2014年,林炳坤牵头完成档案仿真数据库管理系统升级改造,根据省档案馆仿真复制工作需要,对系统功能进行了完善,该系统实现了已有仿真数据的科学管理,可以快速检索利用,避免原件因重复调取而产生损坏,同时减少了仿真复制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林炳坤的不懈努力下,仿真复制工作及时配合省档案局馆的展览、编书、征集、捐赠等工作大局,受到了领导和其他处室工作人员的广泛好评。此外,林炳坤还是一位特别细心的人,仿真档案清点交接和台账管理工作都做得认真细致,做到有据可查。

    2017年,他接到为“文脉流长——科举制度在台湾”主题展制作明清时期的档案仿真件任务,此项任务要求高、难度大,需要多次在电脑上将局部扫描的图片进行认真拼接,由于仿真打印机打印精度高、速度慢、容易出错,因此需要有人长时间守在打印机旁边,往往一守就是几个小时。有一次,在打印一件较长的仿真件时,打印机突然卡纸。维护打印机的厂商远在广州,如果等他们来维修,肯定会影响布展工作进度,于是,林炳坤凭借工作中跟师傅学的维修技术,小心翼翼地修理好了机器,在修理过程中,他的手指不小心被机器割破,流出了血。情况发生后,经过简单的包扎,他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终于按期完成了任务。当人们在参观展览时,谁能想到展览的背后,还有一位仿真匠人的默默付出。

    林炳坤除了做好档案仿真工作之外,对修复工作也非常热爱,尤其喜欢古字画的修复工作,稍有空闲,他就去学习字画修复和装裱,还热心帮助修复室的同事做好修复工作。有时候,修复的字画尺幅较大,女同事个子小、手不够长,常常请林炳坤协助“上墙”,林炳坤也是有求必应、热心助人。同时,他还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向到档案馆实习或参观的学生们传授档案仿真复制技术。

    通过努力,林炳坤的仿真复制技术日臻完善,但是他依然不满足。他说:“我以后要学习手工仿真,你看故宫里的那些高手,仿真复制都是用手工,那才是真水平,我们这种用机器仿出来的还差得远!”

    有一种爱,是不够完美,有一种坚守,是精益求精。“热爱工作,学无止境,在平凡的工作中不忘初心,树立匠心,精益求精,感受工作中的美。”这是林炳坤的不懈追求。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6月4日 总第3228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