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走访上田村

作者:郑小春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5-30 星期三

    江南的五月,艳阳高照,清风徐徐,大地呈现一片生机。在这美好的季节,根据杭州市“百千万”活动和临安区“进村入户大走访”蹲点调研工作要求,临安区档案局馆工作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农村蹲点调研。

    此次蹲点调研的村是临安区板桥镇上田村,该村位于临安、富阳、余杭三地交界处。走进上田村,秀丽的风景、宁静的村庄、干净的马路,让人深深沉醉其中。景美人更美。走访前,我曾有过顾虑,担心会不会打扰村民的生活,没想到一到上田村,村民们就用满腔的热情瞬间打消了我的顾虑。两天时间,我们走访了20余户农家,和村民们谈经济发展、聊健康养生,谈村庄变化、聊生活点滴。通过谈话聊天,我深深体会到,村民的富裕美好生活离不开党的政策扶持和村民自身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

    党的政策润民生。每到一户人家,主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甜蜜的笑容,热情迎接我们。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遵义考察时曾说:“群众拥护不拥护是我们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村民的笑容是党制定好政策的最好证明。81岁的村民马爷爷指着他家的房子笑着说:“以前生活多困难啊,现在生活这么好,都是托党的福啊。住这样的楼房,我以前连想都不敢想,我现在生活很幸福,多亏了党的好政策。”84岁的村民叶婆婆说:“我要感谢党,不仅每个月给我500元补助,还让我的生活有了依靠,党的政策就是照顾我们老百姓啊。”党的政策好,是村民们一致的心声。

    经济发展靠民力。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上田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民的幸福生活,正是村民们努力奋斗的结果。走访上田村,我看到了太多奋斗的身影。在村民潘大伯家,潘大伯的妻子正在给别人理发。她忙完后对我们说:“家里经济收入不错,丈夫做花木生意,早出晚归;儿子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单位上班,工作很努力;我在村里开了个理发店,赚点零花钱。”从潘大伯家出来,我们遇见了刚从山上挖完笋的村民叶大叔,他对我们说,趁着有点儿空闲,抓紧上山挖笋,多少能卖些钱。和我们攀谈了一会儿,他不好意思地说,还要赶着去上班,没时间多聊了。说完,他骑上摩托车走了,看着他远去的身影,我觉得那身影是如此美丽。是啊,勤劳的人永远是最美丽的。高尔基曾说:“时间给勤劳者留下串串的果实,而给懒汉只留下一头白发和空空的双手。”时间也给勤劳的上田村村民留下了串串果实,那便是经济的快速发展、村民的富裕生活。

    文明乡风聚民心。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而文明乡风的形成离不开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是强大的,优秀的文化促人奋进。上田村为传承传统文化建立了文化礼堂,极大丰富了村民们的生活。上田村有上田村训、上田村史、上田村歌,村文化礼堂里陈列着十八般兵器,展示着一幅幅书法作品。村民范大伯告诉我们,自从村文化礼堂里建立了书画室,他一有空儿就去练字,生活过得很充实。村民罗阿姨说,她和姐妹们经常去文化礼堂,画画、看书、做武术操、跳广场舞,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少了家长里短的闲聊,邻里之间更和睦了。

    两天的走访,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上田村村民们的幸福生活,这段经历带给我很多的收获,并成为我人生的一笔财富。

    (本文图片为上田村俯瞰图,由作者提供)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5月28日 总第3225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