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一代人的使命

作者:刘 平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4-09 星期一

    某天,一位利用者前来查档,说想查找她家人当知青下乡的时间。我因为正在处理其他事,腾不出手,于是,就请两位年轻同事帮忙查找。不曾想,刚讲完利用者的需求,其中一人就说:“我都不知道有知青档案,更不晓得怎样查它?”另一人也一头雾水,睁大眼睛看着我。

    的确,“90后”的她们,一是刚参加工作,还未熟悉馆藏;二是她们的家里没有当过知青的姐姐或哥哥,那些关于知青的故事了解得少之又少。“70后”的我家里有一代知青人,时常听大姐说起她们上山下乡的故事,渐渐明白那一代人的激情、奉献和选择。

    我忙完手里的活儿,赶紧从档案库房里找到知青档案,然后告诉两位年轻同事如何查阅知青档案。其实,在我所在的档案馆所有的档案资料中,知青档案是最好查找的。知青档案有两本登记表,一本是当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登记表,一本是知识青年招工离队登记表。两本登记表记录了知青本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家庭住址、何时上山下乡等内容。其中一本登记表里面在人员信息中划了一条横线,这表示该人员是当时已经离队的人员,右边表外还编了顺序号,便于统计。登记表中详细记录了从1974年到1978年落户到普定的城关、余官、田官、大跃、龙潭等公社或大队的知青为1655人。听其他同事讲,这两本知青档案登记本是经过档案人员多次向有关部门催收才移交进馆的。以前,来查阅知青档案的人很多,为避免知青档案受到损毁,档案馆对其进行了复制,因此,现在供利用者查阅的都是复制件。当利用者查到他们的档案时,脸上的表情和心里的感慨是我们这代人,以及“80后”“90后”都无法理解的。随着时间变迁,查阅知青档案的人越来越少,知青的那些事也越来越被人们淡忘。不过,历史就是历史,它毕竟存在过,且轰轰烈烈地存在过,勿忘历史,牢记使命始终是我们最初的信念。

    当前,全国上下在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中,下派了一批又一批的驻村书记和工作组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扶贫攻坚。他们深入基层,吃住在基层,为贫困群众传技术、跑项目,向贫困群众讲惠民政策、商量勤劳致富的路子;他们利用休息时间抓紧填报各种资料、表、册、走访记录,开展“一户一档”建档立卡;他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忘我的工作,舍小家顾大家,甚至还有人在扶贫工作的路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在想,经历过上山下乡知青的人们和正走在扶贫攻坚工作路上的人们,都是出于社会和人民需要,他们只是在不同的时期肩负不同的使命而已。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4月5日 总第3202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