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我和“亲戚们”的日常点滴

作者:刘永霞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3-29 星期四

    电话终于打通了。

    “你好,我是县档案局工作人员刘永霞,我现在在集益乡路口,请问到石马村应该怎么走?”

    “连路都找不到,还去扶贫联系村帮扶,这不是太不称职了吗?”

    这段对话发生在我去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周坡镇石马村扶贫的路上。去年上半年,县档案局帮扶联系村由集益乡赛功村调整到了周坡镇石马村。而周坡镇石马村地质条件复杂,道路一直未修通,导致石马村长期处于隔绝“孤岛”状态。去年8月的一天,我坐着借来的皮卡车,拖运着400斤米皮糠,由于不熟悉去石马村的路线,于是便有了上面的情景。

    烈日下,颠簸在乡村的道路上,辗转2个多小时,我终于来到了帮扶户童云开的家里。我和另外一名工作人员一起将100斤米皮糠抬进了童云开家里,童云开迎了上来,满脸真诚的笑容:“谢谢您给我们家送来的米皮糠,辛苦您了!”“没事没事,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和童云开坐下短暂聊了一会儿,记录下他家目前的具体经济状况后,便起身准备离开了,临走不忘多提醒一句:“记得抽空把米皮糠分出来晾一晾,不然会发霉,鸡吃了要不得!”

    接着,我来到了熊德康家。一到他家门口,简陋而整洁的院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院子里的柴禾码得整整齐齐,猪圈里共有8头猪,但打扫得干干净净。熊德康和老伴儿迎了上来,脸上乐开了花:“辛苦您啦!感谢党和政府,我们家刚好缺饲料,您就给送过来了。这米皮糠特别适合和着玉米面一起喂猪,真是太谢谢您了。”卸下米皮糠后,熊德康就忍不住和我拉起家常来:“我们家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我老伴儿今年吐了几次血,住了3次医院。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帮助,要不然我们自己真的住不起医院。”“我们家孩子已经30岁了,人长得也不错,就是还没有女朋友”,跟老人聊着聊着,从扶贫政策到他们家的具体情况,我突然感觉他们并不像以前那样拘谨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也慢慢地越来越近。

    除了童云开和熊德康外,我的帮扶户还有3户。在走访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他们脸上洋溢的喜悦,也看到了他们身上的勤劳朴实,更看到了他们身上那种必将脱贫的信心,一种成就感和价值感从我的内心油然而生,我们成了彼此的亲人。在临走时,他们很是不舍,一直站在院子里慢慢看着我走远。

    去年11月,我再次来到熊德康家,他不在家。打通电话后,他在电话里说:“我今天出来打零工了,谢谢你上次送给我老伴儿的生日蛋糕,我老伴儿上个月走了,谢谢党和政府的关心。”透过清冷的院门口,我看到了熊德康家的8头猪还在,估计有200多斤,马上要出栏了,到时可以卖个好价钱。想到这里,在为熊德康失去老伴儿感到难过的同时,我也感到了一点点安慰,相信熊德康家一定能够早早地脱贫。

    来到了童云开家,我发现之前帮他家协调的水井已经打好了,这让我觉得很欣慰。他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我换了新的联系方式,这是我的新手机号,怕你以后打不通。我们家有很多鸡蛋,今天你拿点回去吃,过年的时候你再逮两只鸡回去”。从心底里感谢他的好意,我推辞了:“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我不能拿,这些都是我们扶贫干部应该做的。”离开时,我看到他们家院子里几十只充满活力的大红公鸡正在精神抖擞地来回踱步,也仿佛看到了他们家未来的希望,他们正在脱贫的路上稳步前进着。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帮扶是引子,脱贫靠自己。扶贫经历让我深刻明白,要帮扶好贫困户,就得先走进他们的生活,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努力解决他们的困难。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的“亲戚们”一定能早早脱贫,过上好日子。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3月26日 总第3198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