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鄂西南三峡人家的腊八节

作者:特邀撰稿人 程锡勇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1-29 星期一

    鄂西南的三峡人家大都分布在宜昌地区,此处古称夷陵,地处江汉平原与鄂西山区的交界点、汉族与土家族聚居的交汇处。因此,这里过年的习俗就融汇了东部和西部的地方气息。特别是19世纪下半叶宜昌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后,此处更是华洋杂处,商贾云集,内外交融,使这里的春节习俗逐渐形成了既与湖北各地大致相同又有地方特点的格局。其中,当地过腊八节的习俗就颇为讲究和热闹,如今,它已成为宜昌地区一项盛大的群众性民俗节庆活动。

味道鲜美腊八粥 唇齿留香腊八酒

    每年从腊月开始,宜昌和湖北其他各地一样,就要筹备过年的一些事情了,谓之“忙年”。宜昌的一首儿歌中唱道:“年来了,是冤家。儿要帽子女要花,公公要米打年粑,婆婆要肉敬菩萨,小媳妇要件花袄袄,嘎嘎丽丽(干干净净或爽爽快快之意)回娘家。”这时,各家各户都要开始置办年货,乡下的农民也会纷纷上街来购买所需物品,因此,大小商贩会抓住时机备足年货销售,名曰“赶年场”。所以,这个时候的各种物品相较平时就显得更为紧俏,价格自然也会水涨船高,故当地有“有钱不买腊月货”之说。在赶年场的过程中,过腊八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春序曲。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古人在这一天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宜昌的一些地区不仅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而且还有酿腊八酒、腌熏腊货、贮腊水、做腊豆豉等习俗。

    每年的腊月初八日,宜昌地区的家庭主妇们就正式开始忙年了。这一天,各家各户大多会自制腊八粥和酿制腊八酒,全家聚食新粥,畅饮陈酒,并分赠左邻右舍,这种和谐融洽、喜兆丰年的气氛便轻轻拉开了春节的序幕。其实,在我国许多文学名著中就有腊八粥的相关描述,如《红楼梦》中是这样记述的:除了常规的米和豆子以外,另“果品有五种:一红枣,二栗子,三落花生,四菱角,五香芋”;《金瓶梅》中有关腊八粥的描写更加丰富,不但菱角、香芋换成了榛子仁、杏仁,更添加了五颜六色的果脯和蜜饯,食用时还要加玫瑰糖。而宜昌腊八粥的原料也很讲究,除黏米、糯米外,还要凑足其他如红豆、薏米等8种杂粮。因“八”含有“发达”之意,所以当地人经常说“要的发,不离八”。宜昌人吃腊八粥很讲究滋味,除选用上述的主要杂粮外,有的还要加入白糖、蜜饯、红枣、莲子、绿豆、虾米、桂圆、芝麻等。腊八粥的熬制程序一般是头天晚上先旺火、后文火熬粥,直至次日(腊八)中午熬成,其味道鲜美,且有和胃、补脾、清肺、生津等功效。腊八粥熬好后,全家人围坐桌前,再摆上一些美味菜肴,大人们大碗喝着去年酿制的苞谷烧,喝粥聊天;孩子们则大口吃菜大碗喝粥,其乐融融。

    苞谷烧就是各家酿制的腊八酒,一般都是用家里积攒的余粮土法酿制,以待来年腊八节品尝。由于宜昌是平原和山区的过渡地带,粮食以本地出产的大米、苞谷(玉米)、洋芋(土豆)、小麦等为主,且土家族为数不少,土家人更是以苞谷为第一主粮,所以宜昌腊八酒的原料主要是糯米和苞谷。用糯米酿制的酒,越年后酒呈暗红色,晶莹透亮,点滴成丝,酒味浓郁,饮后唇齿留香;用苞谷酿制的酒,俗称“苞谷烧”,酒香浓烈,酒色清亮,酒劲凶猛,但没什么后劲,宜昌人似乎更偏爱这种酣畅淋漓、释放天性、慰藉心灵的苞谷烧。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当地人的酒桌上和苞谷烧一同出现的还有一道特色菜,那就是格子肉。格子肉就是将鲜猪肉切成片与苞谷面加佐料拌和,或配以南瓜,或配以洋芋、萝卜,一起装入大蒸笼格子里蒸,蒸熟后将整格端到桌上,谓之“抬蒸笼”,俗称吃蒸格子肉。格子上再配一盘用辣椒、蒜苗炒的血蕻子,热气腾腾,新鲜美味,是配腊八酒的最佳菜品,也是腊八宴上必不可少的“主角”之一。

黄里透红是腊货 贮存腊水为健康

    吃完腊八宴,就要腌制腊货了。在宜昌地区的农村,各家各户都会将分块切割的鲜猪肉、猪头、排骨、蹄膀等以及剖好的大草鱼放入腰盆中,均匀地抹上食盐,或取部分鲜肉剁碎、拌料,灌制成香肠,将这些食材腌制一个星期左右,再取出吊挂于火笼(或火炕)上熏烤。熏肉用的火笼屋要求通风透亮,燃料以柴草为主,并辅以增加清香味的干柏树枝、柑橘皮等,燃烧的烟子要小,这样不间断地熏到过年前,腊肉、腊鱼就熏制成功了。这些熏制好的腊货不仅可存放大半年不坏,而且肉色黄里透红,腊香浓郁,味醇绵长。待到做年夜饭时,这些腊货经过煮、炖、蒸、炒,就是一盘盘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了。此外,各家往往还会新做一坛豆豉,称之为”腊豆豉”,以备过年时作为蒸肉和扣肉的垫底料,用它做出来的菜芳香浓郁、鲜美无比。

    腊八这一天,宜昌民间还有贮腊水的习惯。贮腊水就是以缸盛装采集于树丛、草地、山岭上的干净积雪,采集完毕后加盖密封,备作疗治小伤小病和做夏季饮料之用。“雪水烹茶天上味,桂花作酒月中香”的诗句也证实了“腊水”的另一个妙用之处。据《本草纲目》对腊月雪水的记载是:“腊雪甘冷无毒,解一切毒,治天行时气瘟疫。”腊月雪水历来被宜昌地区的老百姓称之为“廉价药”,并广泛应用于家居生活。

寺院煮粥布慈善 传统文化受热捧

每年的腊八节,古佛寺都会熬制腊八粥分发给老百姓。 湖北省宜昌市档案馆藏

    旧时,宜昌地区的各个寺庙都十分重视腊八节。特别是民国时期,宜昌的大寺庙如慈云寺、古佛寺、慈云下院、地藏庵等寺庙,每逢腊八节,便会各自用大锅精心熬制腊八粥,布施给广大信众,有宣扬慈善为本、普度众生之意。僧尼们也大都会在腊八节前,就提早走街串巷,募化制腊八粥的原料,并采办锅灶、燃料、盆钵等,积极准备。

    除了庙宇和尼庵,宜昌还有一处有名的“居士林”每年也会积极组织腊八节活动,这个“居士林”的全称为“古夷陵(宜昌)佛教会居士林”,它坐落于肖家巷内,是宜昌佛教居士们学习教理的活动场所。每年腊月初八这一天,“居士林”必定要举办隆重的腊八盛会,以腊八之名,行弘法之实。这个盛会名义上是“吃粥思源”,但由于居士们多为商业大户或小康之家,所以也是一次展示各家腊八粥制作水平的“比赛”,同时,更是一次研讨佛法心得、传播慈善和谐文化的“交流会”。据了解,这个盛会至1940年6月日寇进占宜昌后消失。

    2009年以来,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宜昌城区仅存的一处古老寺庙——古佛寺,每年都会在腊八节这天举办声势浩大的免费品尝腊八粥活动。古佛寺始建于元代,80多年前因供奉如来佛金身、地处闹市而香火旺盛,但抗战时被毁,战后得以修复。如今,每月逢初一、十五等日,古佛寺都要举行隆重的浴佛仪式,前来祈福的市民络绎不绝。据悉,2016年的腊八节,古佛寺准备了5000余斤食材熬制腊八粥布施大众;2017年的腊八节,古佛寺又准备了更丰盛的免费腊八粥大宴,数千市民前往古寺喜食腊八粥,并共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现在这里已成为腊八节当天宜昌城内最热闹的地方。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1月26日 总第3174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