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红色记忆

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

开国大典前夕的周恩来

作者:余 玮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1-29 星期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在此之前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周恩来与毛泽东等开国元勋联合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等积极准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了新政协的顺利召开,为了祖国的新生,周恩来掬尽心智,殚精竭虑。

筹备召开新政协

毛泽东、周恩来等与新政协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合影。

    1946年11月,国民党政府撕毁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挑起全国内战。周恩来指示中共地下党组织,尽力协助民主党派和文化界知名人士,秘密转移到香港去,继续从事和平民主运动与进步文化活动。1948年5月1日,国民党单方面召开的“国民大会”闭幕。同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和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奋斗。同时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号召发布后,立即得到各方面热烈的响应。

    1949年春,中国大地两种力量的决战已见分晓,中国共产党经过22年的武装斗争,终于取得了政权,新政权该如何组建?为了同各民主党派人士一起商讨召开新政协的各项事宜,周恩来千方百计把各地的民主人士安全地接到解放区。随后几个月,在中共中央的周密安排下,沈钧儒、章伯钧、蔡廷锴、马叙伦、郭沫若等大批民主人士,分批由香港北上,到达解放区。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批准了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不久,随着国共北平和谈的破裂及南京、上海的相继解放,新政协的筹备工作被迅速提上日程。

    1949年6月11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预备会在北平西郊香山举行。会议大体议定了新政协筹备会的参加单位、人数和人选,以及新政协大会参加单位和人数等。15日晚,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开幕。第二天,筹备会协商通过了由21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推选毛泽东为常务委员会主任,周恩来等5人为副主任。随后,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开始确定参加新政协的人选,经过近3个月的研究、协商,最终确定了662位代表的名单。其中,共产党员约占44%,工农和各界的无党派代表约占26%,各民主党派的代表约占30%。

亲自起草《共同纲领》

    作为负责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新政协筹备会第三小组组长,周恩来在6月18日主持召开了第三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由中国共产党起草《共同纲领》的初稿。周恩来说:“我们的政协会议,加上一个‘新’字,以区别于旧的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决定联合政府的产生,也是各党派各团体合作的基础。”

    为了保证按时拿出《共同纲领》的草案,周恩来在勤政殿全神贯注地亲自执笔写作《共同纲领》条文。一个星期后,周恩来终于完成了《共同纲领》草案的起草工作。随后,周恩来又连续召开会议,经过7次反复讨论和修改,广泛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对于新政协筹备工作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周恩来要随时到香山向毛泽东汇报;对于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一些事宜,周恩来要经常到六国饭店、北京饭店同民主人士交谈磋商。有时,周恩来一天内甚至不止一次地往返于香山与城里之间。周恩来执笔的《共同纲领》以明确而概括的语言,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

    8月26日,周恩来主持召开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讨论政协组织法草案时,周恩来提议新政治协商会议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人民民主国家中需要统一战线,即使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有与党外人士的统一战线。要合作,就要有各党派统一合作的组织,这组织就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要长期存在下去”。

    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中国人民进行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上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时也是一种全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按照新政协筹备会的规定,参加政协的单位和代表相当广泛,只要是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拥护新民主主义的,具有某一方面代表性的人物都可包括在内。由这些代表组成的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得到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而形势的发展又要求政协担负更多的任务,所以,这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实际上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首次会议在北平(今北京)召开。

    随着各项工作逐一得到落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开幕,进入倒计时。

    1949年9月21日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主席台上坐着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程潜、何香凝、沈钧儒、黄炎培、郭沫若、周恩来等。当毛泽东宣布大会开幕时,全体代表起立,热烈鼓掌达5分钟之久。周恩来代表筹备会报告出席会议的各类代表名额和总人数,提出主席团名单和秘书长人选的建议,得到全体代表一致通过。毛泽东庄严宣告,“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9月22日,周恩来代表主席团向大会作了关于主席团常务委员名单和设立6个分组委员会的报告,并代表第三小组作了《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的起草经过和特点》的报告。

    25日晚8时,毛泽东、周恩来邀请郭沫若、沈雁冰、黄炎培、茅盾、田汉、梁思成等18人在中南海开会,协商确定国旗、国歌、国都、纪年等问题。在讨论国歌曲目时,大家认为,要在短时间内创作出理想的国歌词谱比较困难,但是,新中国诞生之时又不能没有国歌。这时,一位面容清瘦的中年男子站起来发言:“我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大家看怎么样?”此人是画家徐悲鸿。周恩来立即表示支持,说:“徐悲鸿先生的这个建议很好。《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雄壮而豪迈,很有革命气概,而且节奏鲜明,适合演奏,也适合于大家演唱。用这首歌做国歌是合适的。”周恩来说完,大家纷纷发表意见。讨论时,有人说:“新中国即将成立了,中华民族已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屹立在世界东方,而这首歌词当中却有‘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样不符合现在情况的句子,是不是过时了?”周恩来说:“这首歌在抗战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尽管新中国成立了,我们还要居安思危。”商议结果,大多数人倾向于在国歌未制定以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最后,毛泽东说:“大家都认为《义勇军进行曲》做国歌最好,我看就这样定下来吧。”毛泽东说完,大家热烈鼓掌,表示赞同。会议结束时,毛泽东、周恩来建议,大家合唱《义勇军进行曲》。

    9月30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张澜、李济深等180人当选;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正副主席及全体委员:毛泽东任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6人为副主席,周恩来、陈毅等63人为政府委员;讨论和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和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致敬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任国务院(1954年10月前为政务院)总理,为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全面组织和实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

    文中所示照片档案为中央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1月26日 总第3174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