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詹天佑:用“工匠精神”筑就中华铁路

作者:哈恩忠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6-10-28 星期五

    2005年10月12日,纪念京张铁路开工100周年时,“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铜像在张家口南站揭幕。在人们的记忆中,詹天佑是和京张铁路、青龙桥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而设计、修建京张铁路仅仅是詹天佑生平成就的一部分。詹天佑为规划中国铁路路网、为设计和修建中国铁路锲而不舍、奉献了毕生所学和全部精力,在他身上体现出的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高度融合的品质,以及以敬业坚守、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严谨专注为主要内涵的“工匠精神”在100余年后的今天,仍旧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启示。

人生轨迹与铁路如影相伴

    詹天佑,字眷诚,号达朝,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詹天佑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路工程。1881年,詹天佑以优异成绩毕业。1888年,詹天佑进入由李鸿章、伍廷芳创办的中国铁路公司,在英国工程师金达带领下任见习工程师,得到学以致用的机会,成为我国首位铁路工程师。1890年,詹天佑参与修建关内外铁路(今京沈铁路);1895年,詹天佑负责修建京津铁路。1901年,詹天佑被清政府任命为铁路总工程师,负责修建萍醴(萍乡至醴陵)铁路。1905年到1909年,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了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到张家口)。1910年,詹天佑任广东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总理兼工程师。1912年,詹天佑兼任汉粤川铁路会办,负责兴建粤汉、川汉铁路。1913年,任中华民国政府交通部技术总监。詹天佑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铁路工程人员,为修筑和管理铁路制定了科学周密的行车、养路、机车、电报、巡警等规程。经詹天佑建议,全国铁路统一采用4英尺8英寸(1.435米)标准轨道,统一工程标准,为我国自行设计修建铁路打下良好基础。詹天佑还编著有《铁路名词表》等。詹天佑的一生,与中国铁路建设相伴始终,因其设计修建铁路的成就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詹天佑视铁路事业为自己的生命,对所从事的事业具有可贵的担当精神,在专业领域技艺精湛、傲视同群,这些正是对“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

京张铁路起始站广安门车站

京张铁路彰显“工匠精神”

    作为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里程碑,京张铁路的修建,体现了詹天佑具有的以敬业坚守、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严谨专注为主要内涵的“工匠精神”。

    张家口为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冲,南北商旅来往的必经之路。1905年5月,京张铁路总局和工程局成立,詹天佑为会办兼总工程师,后升任总办兼总工程师。詹天佑在给美国老师的信中表达了完全凭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设计修建京张铁路的坚定决心和不畏险阻争取成功的自信。詹天佑说:“如果京张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会带给中国很大损失。在我接受这一任务前后,许多外国人露骨地宣称中国工程师不能担当京张线的石方和山洞的艰巨工程,但是我坚持我的工程。”詹天佑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拳拳爱国热忱和崇高的民族责任感。

    1905年9月4日,京张铁路正式开工,12月12日第一段(丰台到南口)开始铺轨。铺轨的第一天,一列工程车的车钩链子折断,造成脱轨事故。各种诽谤中伤随即纷至沓来,脱轨事故俨然成了中国人不能自己修建铁路的证据。詹天佑冷静处置,在每节车厢间采用自动挂钩法,(即“天佑钩”),解决了这个难题。1906年9月30日,施工难度最大的第二段工程(南口到康庄)开始建设。在这一段,必须打通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八达岭4条隧道,其中最长的八达岭隧道长达1092米。当时没有开山机、通风机和抽水机等施工设备,只能靠工人的双手和简单工具开掘隧道。詹天佑通过精确计算和正确指挥,与施工工人齐心协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908年9月完成了第二段工程。在第三段工程(康庄到张家口)施工过程中,詹天佑科学设计、正确指挥,建成了怀来大桥和鸡鸣驿矿区隧道,胜利完成了整条铁路的建设。

    在京张铁路施工过程中,詹天佑以精湛的专业素养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以无畏的开拓精神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经过全体施工人员的不懈奋斗,京张铁路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完工。

将生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

    从1888年到1919年,在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詹天佑主持或参与修建了多条铁路。在这些铁路的设计修建过程中,詹天佑因地制宜进行技术创新,为中国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92年,关内外铁路工程进行到滦河大桥,英国、日本、德国的承包者均因施工难度极大而相继失败。詹天佑详尽分析了各国失败的原因,又对滦河河床的地质土壤进行了科学细致的测量研究之后,决定改变桩址,采用中国传统的“压气沉箱法”打桩,派潜水员潜入河底,配以机器操作,完成了打桩任务,解决了外国工程师未能解决的难题,成功建成滦河大桥。因为这项工程的成功,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选举詹天佑为该会会员。

    1902年,袁世凯奏请清政府修建从北京经河北新城高碑店到易县梁各庄的铁路,即新易铁路,专供皇室前往清西陵祭祖。詹天佑作为新易铁路的总工程师,被要求在6个月内完工。新易铁路于1902年11月动工,至1903年2月竣工。因为施工时间紧迫,詹天佑打破了当时外国必须在路基修成之后风干一年才可铺轨的常规,在路基建成后即铺轨。新易铁路的建成,大大鼓舞了中国人自建铁路的信心。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倡导成立了中华工程师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詹天佑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

    1919年,詹天佑代表中国政府出席远东铁路国际会议,与日方代表展开论战,据理力争,取得了保护中国铁路的权利。多年的异常辛劳,使詹天佑积劳成疾,1919年4月24日下午3时30分,詹天佑逝世于汉口,享年58岁。詹天佑去世后,按照他的遗愿,被安葬在京张铁路青龙桥火车站附近。

    詹天佑去世前一个月,抱病登上长城,浩叹道:“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这段话,可以看作詹天佑为建设中国铁路奋斗终生的心声。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6年10月28日 总第2983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李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